前阵子,我的一个大学同学跟我吐槽,“他去年从大厂跳槽到了一家 C 轮创业公司担任技术 Leader,今天居然被老板通知试用期没通过!”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 Pexels
这位同学在加入小厂之前,有过两段大厂经历,P7+ 的水平,怎么会连小厂的试用期都过不了呢?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有理可循,下面想就这个话题展开聊聊 。
大厂高 P 之所以选择加入小厂,绝大部分人是想通过跳槽往管理转型,毕竟大厂有能力的人居多,但是管理坑位和发挥空间有限 。如果眼光独到,小厂发展成了下一个大厂,那么还有机会做到中高层管理 。
一条看似不错的路径真的好走吗?我想说:未必 。从大厂到小厂,风格完全不同的两种环境,你个人的适应能力,小厂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对你持续且高预期的产出,所有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足以让大部分高 P 中途下车 。
2015 年,我从亚马逊离职后,先后在 3 家创业公司工作过,分别是天使轮、A 轮和 B 轮,团队规模也是从几十人到 1000 人不等 。
这 5 年时间里,我看到了太多高 P 黯然离开小厂的 case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下个人经验:大厂高 P 去小厂当 Leader,到底如何才能生存以及快速脱颖而出呢?
接地气:主动适应创业公司的特色
创业公司到底有什么特色?大部分人的印象是:加班、996 。
文章插图
工作强度大只是创业公司的一个特点,而且现在很多大厂也是这个节奏了,所以这点还称不上特色 。
下面几点我认为是有别于大厂,同时高 P 们不经历是没法切身感受到的特色 。
①工作中的很多东西比你在大厂所看到的要差很多倍
比如:代码质量、开发规范、文档沉淀、少部分人的技术能力等等,某些方面甚至会刷新你的认知,但是这些有太多客观的原因,而且正好是发挥你长处的地方 。
所以切忌只会抱怨,公司缺的是改善这些的人,带领团队一起成长的人,不是自以为聪明的人 。
②很多项目可能做一半就死掉了,很多需求可能要改无数遍
创业公司的业务大部分都处于一个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意味着产品需求随时可能变化 。
在大厂里一般都有完善的流程去做充足的市场分析和收益预估,但是创业公司没法承担起这个时间成本,因此只能跟着市场和运营数据边做边调整 。
你要学会适应这种节奏,基于经验尽可能让你的系统设计灵活一点,需求评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规避产品运营可能的疏忽点,项目被中止后也要有一种好心态去接受 。
③这里更看重工作效率和实际产出,而且对犯错的容忍度远高于大厂
大厂更加讲究流程,通过流程来减少对人的依赖和出错的几率,而创业公司正好相反,绝大部分事情更希望通过人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去达到高效 。
所以大厂那些所谓的套路一定不要照搬到创业公司来,很多是不必要的,而且只会带来更多的扯皮、不信任和低效 。
你的重点应该放到实际的产出上,多考虑怎么平衡好质量和效率,包括对待工作失误的态度也应该是更加积极和开放 。
④招人不仅仅是 HR 的活,组建团队会让你掉一身皮
创业公司越早期越是这样,我待的第 2 家创业公司,1 个 HRBP 对接 150 人的技术团队,而且招聘仅仅是她其中一项工作而已 。
因此,在团队缺人的时候,技术 Leader 必须要承担起招聘任务,从简历筛选、面试环节的设计、面试官的培养等一整套流程,基本都要亲力亲为 。
而且小厂各方面都不具备明显优势,面试通过率往往低得可怜,你的人脉储备、招聘所投入的精力、识人的能力都会影响你的团队搭建速度,团队没人你就没法生存 。
除了上面 4 点,小厂还有很多特色:比如你直属领导的更换速度、公司某些不太人性的制度和做法、不完善的晋升机制和管理机制等等 。
高 P 们一定要做到接地气,因为这些特色都和你的日常工作有关 。接受创业公司,就要接受这些特色,主动置身进去适应它或者让它变好 。
重执行:良好的目标感+高执行力
文章插图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高 P 的加入一定是要解决现有问题或者创造新价值的 。在你加入的第一天,就应该和直属 Boss 沟通清楚对你的工作期望 。
推荐阅读
- 生科医学|挖野菜未戴口罩 因气溶胶传播感染新冠:近期第二次了
- 预警|紧急提醒!别再乱挖野菜吃了 严重可致命 快告诉家里人
- Chia如何挖矿
- 为什么别人升职快?答案:三个方法挖掘工作价值,让领导看得见
- 用手挖鼻孔?看完这些你该后悔一整年
- 年薪二十万的码农和年薪四十万的架构师,相比到底差在哪
- 苹果|告别刘海挖孔!苹果屏下Face ID专利获批授权:iPhone16有望搭载
- 三星堆不敢公开的秘密 三星堆为什么不挖了
- 为什么单线程的Redis能够达到百万级的QPS?
- 程序员扎心现状:近一半单身、年薪低于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