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的历史

际上 , 很早就想写一篇“软件架构"的历史 , 但一直没找到时间 。写这个的原因比较简单 , 就像我们学很多东西的时候我都会关注历史一样 , 以史为鉴 , 指导未来 。外 , 我发现还没有人写过类似的文章 。希望给大家有所启示 , 共同学习 。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块状图”出现1928年 , 一种通过有限的指令序列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被提出 。冯·诺依曼于1947年开发了“流程图”(Flow Chart) , 该流程图是对指令流的可视化表示 , 目的是通过继承流程图(Flow Process)和多流程图的思想 , 来规划计算机程序 。但是 , 这里有一个缺口来指出控制的流程 。因此 , “控制流程图”(Control Flow Diagram, CFD)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 , 用来描述业务流程和程序的控制流 。这不足以查看复杂的系统 。因此 , 为了通过划分块来揭示整个系统 , 50年代后期开发了“块状图” 。每个模块的功能以及模块之间的连接将在图中显示 。在这个时候 , 你会发现很多架构师常用的块状图就已经出现了 。

软件架构的历史

文章插图
   第二阶段:1968年艾兹格·迪科斯彻提出 “software structure matters”Edsger Wybe Dijkstra(艾兹赫尔·戴克斯特拉),这位是公认的结构程序设计之父  , 1968年 , 他提出了“软件结构很重要” , 虽然当时并没有提到“架构(architecture)”概念 , 但是我觉得软件“结构”的设计和实现是软件架构的基础 ,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同年又引出了“模块化编程” ,  组件之间的逻辑边界称为模块 。
第三阶段:1975年"Three-schema Approach"提出在1975年 , 采用基于模块化编程的分层体系结构的“三模式法”得到了发展 。它用于在系统开发中使用三个不同的视图构建信息系统 , 分别是external , conceptual以及physical 。
软件架构的历史

文章插图
   第四阶段:1987年"Zachman Framework"提出在1987年 , 约翰·扎克曼(John Zachman)提出了基于上面的三层框架的六层框架 , 即所谓的“扎克曼框架”(Zachman Framework) , 它在“企业架构”时代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 并对框架 DODAF、 TOGAF、 TEAF和 FEAF产生了影响 。1993年 ,  Zachman发布了修改后的 Zachman框架 , 其中包含了更多的视图 。
软件架构的历史

文章插图
   第五阶段:1995年 Philippe Kruchten 提出了 4+1 视图在1995年 , Kruchten提出跨时代的4+1视图 , 我觉得这个4+1视图基本上每一个架构师都学习过 , 这个应该是经典中经典 。同年 , 第一个正式版本的TOGAF也诞生了 。次年 , Mary Shaw和David Garlan 提出了另外一个经典的“Architecture as high level abstractions” 。详细内容可以参考Mary Shaw 的 wiki 。
软件架构的历史

文章插图
   第六阶段:2000年 IEEE 1471在2000年 , 世界最大的专业技术学会(IEEE)终于批准软件架构的第一份正式的标准(Standard for Architecture documentation) 。
2006年 , ISO采纳了IEEE 1471作为内部标准 , 然后IEEE和ISO一起修订并以ISO 42010- System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Architectural Description为新标题发布 , 涉及修订的内容有 , 
术语澄清:例如架构关注点、架构模型、架构视点
应用范围:从软件密集型系统扩展到更大范围
和ISO生命周期一致:对应ISO 12207和ISO 15288
概念演化:调查‘架构描述’和‘架构决策’是否已有实用的描述
此外 , 42010还往元模型中添加了架构框架的概念 , 如下
软件架构的历史

文章插图
   第七阶段:2005年Jansen , A.,Bosch,J:提出了‘架构即设计决策’在2005年 , Jansen等人提出了 , 架构即设计决策(Architecture as design decisions) 。如果说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是回答"什么是架构"(what) ,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怎么(how)去做‘软件架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