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曾是皇家贡品的消夏佳果

又到了荔枝上市的季节 。在中国古代,文人既对它的美味大加赞美,同时又为品尝它所付出的民生代价而扼腕叹息 。这种原产中国、一旦离枝就快速变质的亚热带水果,在两千多年前是珍贵的皇家贡品 。而今,插上高科技之翅的它,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享受到的消夏佳果 。
1、夏令佳果生南国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明代文臣之宗丘濬的一首《咏荔枝》,赞叹家乡海南的这种佳果,虽然生长地距文化政治中心千里之外,却从未脱离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视野 。
【荔枝 曾是皇家贡品的消夏佳果】荔枝原产中国,别名离枝,属于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并称为“南国四大果品” 。作为亚热带果树的典型代表,荔枝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喜高温高湿,喜阳光,一旦遭遇低温或空气湿度过低,幼年荔枝树就会停止生长,开花期的荔枝授粉效率则会大大降低;花果期如遇大风降温或干热天气,轻则落花落果,重则枝叶颓败 。上述种种习性,决定了它只能在南方种植 。
荔枝的种植地带主要分布在北纬18度至29度的范围内,在我国以广东省栽培最多,福建、广西、海南次之,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省也有少量栽培 。
荔枝的对外传播之路缓慢,十七世纪末从中国传入缅甸,之后传入印度;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中国商人传入美国夏威夷、佛罗里达和加利福尼亚;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传入以色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中国移民传入澳大利亚 。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荔枝主要种植于亚洲大部分地区与中南美洲、非洲的部分地区,世界上荔枝的主产国为中国、印度、南非、澳大利亚、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以及泰国,也都是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 。
回到中国来说,荔枝产地从来和北方无缘 。作为南方贡品,荔枝很早就现于史料——《西京杂记》卷三记载:“尉陀献高祖鲛鱼荔枝 。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 。”尉陀即南越王赵佗(南越国又称南粤,主要为今岭南及越南以北地区),南越国在藩属汉高祖以后,曾以鲛鱼、荔枝为贡品进献,这是荔枝进入中原地区的最早文字记录 。
到了汉武帝时期,进贡的干荔枝已经不能满足帝王对荔枝之蜜的渴望 。平定南越之后,汉武帝曾令人在京都长安上林苑专门建了一个扶荔宫,试着在后宫栽培荔枝树,大费周折,还是以失败告终 。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就曾记载了汉武帝一怒为荔枝,为吃荔枝劳民伤财的故事:
“荔枝树,高五六丈余,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荣茂 。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实白如肪 。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 。至日将中,翕然俱赤,则可食也 。一树下子百斛 。《三辅黄图》曰: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宫 。扶荔者,以荔枝得名也 。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植不息 。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 。一旦忽萎死,守吏坐诛死者数十,遂不复茂矣 。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 。”
所以,荔枝是名副其实的南国之果,即使远隔千里,也没有人忘记它的存在 。历代文人墨客吟唱荔枝之美,也免不了提到它身处南国的距离 。唐朝文学家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专门创作一首《荔枝赋(并序)》,对荔枝的产地、形态、滋味、营养作了全方位的介绍:“南海郡出荔枝焉……状甚瑰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未玉齿而殆销,虽琼浆而可轶……”关于荔枝最有名的吟诵来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他因为仕途不顺,被贬到岭南地区,却因此邂逅岭南风物荔枝,写下流传千年、脍炙人口的最好荔枝“宣传词”《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2、皇家专属“荔枝道”
苏轼在他的《荔枝叹》里写道:“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在他之前,唐代诗人杜牧也曾有《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哀叹:“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既然荔枝不能被栽种于宫中,那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把鲜荔枝送到宫里来 。前有汉武帝为“快递”荔枝“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后有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其实从汉朝起直至清代,皇家专属的“荔枝道”一直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