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中行走

有的人喜欢喝茶品茶 , 大概也是出于喜欢吧 。品茶之美 , 美在一种意境 , 醉在一种情调 。我喜欢呷一小口普洱茶 , 任一种苦涩先在舌齿间荡漾开来 , 然后会有一种甘醇充溢喉腔间 , 回甘与余香慢慢在肺腑间蔓延开来 。
对于喝茶品茶 , 一般人开始时大都是附庸风雅 , 茶之道在于品 , 在于一种思想心态 。饮茶雅称品茗 , 从古至今 , 喜茶人一直有意识地将品茶作为一种高雅素养 , 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来刻意追求 。
如何品味一杯普洱茶 , 学茶者首先会喝茶 , 有的人慢慢由“喝”会过渡到“品” 。把茶当做饮料而大杯大碗海饮解渴 , 此为喝茶 。品普洱茶 , 一是品其香味 , 先靠近精致的茶杯边沿 , 用鼻由轻至深地嗅其香气 , 嗅茶淡淡的清香;二是品其滋味 , 即将茶汤少量入口 , 用舌尖将茶汤边吮啜边打转 , 以辨别茶味的浓淡、醇甜和苦涩;三是如果上升到“茶艺” , 那么就要在品茶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人际关系等;最高境界即为“茶道” , 就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和道德 , 讲究天人合一 , 修身养性 , 参禅悟道 。普洱茶入口 , 先微苦而稍后回味甘甜 , 慢慢感觉口内生津、气脉顺畅 , 随后会感到全身鲜爽烦倦消除 。
【在普洱茶中行走】有诗为证:“清茶待客无需酒” 。沏上一杯普洱茶 , 先让客人感受茶中自然飘荡出的香鲜味儿与汤色的红黄鲜亮 , 然后品味茶的醇厚与陈香 。普洱茶给人的感觉是 , 口感厚重味道足、香气饱满、苦涩中回味甘醇 。
作为一个普洱人 , 自然对普洱茶就更亲近些 , 对普洱茶的认知就会更贴切些 。普洱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 , 到唐代已成为主要商品;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 , 云南的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茶”; 普洱茶清代入贡朝廷 , 便声名崛起 。
普洱茶有散茶、饼茶、沱茶、砖茶和柱茶等 。按制法来分 , 又可分为生茶和熟茶 。其制作过程也比较讲究 , 可称得上是一种艺术文化 。制茶的第一步是“杀青”和揉捻 。杀青是使鲜嫩的茶叶失水 , 炒制时 , 必须用手工团揉 , 这样的揉捻一来是打破了叶肉组织 , 便于以后茶汁容易泡出 , 二来是塑造形态 , 为后期干燥工艺打下基础 。然后是置于烈日下摊薄晒干 , 如果不巧下雨 , 就只能用火烤 , 不过这样茶可能会有烟味 。
喝茶要喝鲜茶 , 这几乎是品茗茶的一般常识 。但普洱茶却正好相反 , 存放越久茶香越加醇厚 , 它追求的是岁月的痕迹 , 一种永恒的美 。一杯小小的普洱茶 , 可以让你感受到山野大地温馨的气息 。普洱茶同古玩、艺术品、瓷器一样有收藏价值 , 所有茶品中只有普洱茶有此地位 , 这也是普洱茶的精妙之处 。
“仙山灵草湿行云” , 普洱茶出自深山幽谷 , 生长茶树的地方一般都在云雾缠绕的高山之上 , 茶树所依赖的只有风、雨水和阳光 , 他们扎根于云南高原的红土之上 , 得益于山野宁静的自然造化 , 禀性高洁 , 就如高人雅士一样不入俗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