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以茶会友 百余斗茶者共听煮茗声

端起一杯茶,品上一口,您能说出这茶的具体产地、名称、烘焙工艺和市场价格吗?对于爱茶之人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游戏 。
爱茶的你,有没有玩过“斗茶”?10月3日、4日,本报联合陆羽茶都、楚天茶友会在武昌紫阳湖路陆羽茶都一楼中厅举办“快乐双节趣味斗茶品茗会” 。两天活动中,上百名老少茶友斗了红茶,再斗铁观音,通过一次次比试,他们以茶会友,玩得不亦乐乎 。
本次斗茶赛分为上下两场 。其中,3日以品鉴红茶为主,参赛选手们通过品鉴,分析判断祁门、武夷山、神农架、宜昌等不同产地的不同红茶品类和市场价格;4日的活动主要是斗铁观音(乌龙茶的一种),除了猜价格之外,判断春茶、秋茶,也就是这些铁观音的采摘时间成了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在活动现场,上百名“茶友”按照七八个人一组临时组队 。他们中有楚天茶友会的资深茶友,有看到本报活动预告消息赶来凑热闹的市民,也有闲逛茶叶市场临时路过的路人 。“老篙子”遇到“新贩子”,“30后”PK“90后”,他们在现场沏茶、品茶、猜茶的过程中笑料百出 。
为了传播这种中国传统的“雅文化”,陆羽茶都总经理张岳峰和楚天茶友会会长舒松在赛后均对采访人员表示,比赛不是目的,而是以茶会友,参与者基本都有奖品 。随着武汉市茶楼、茶社、茶友的不断增多,他们将尽其所能为武汉茶友提供越来越多的“斗茶”机会 。
茶艺不够“百度”来凑
早在宋代,苏东坡就有过“岭外惟惠俗喜斗茶”的记述 。依据古人的规矩,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 。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 。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具备上乘者为胜 。
这次斗茶大赛的比赛用茶全部由陆羽茶都的商户免费提供 。从最便宜的1000元一斤的祁门红茶到最贵的4000元一斤的2011年秋季铁观音以及尚未定价的湖北神农架金丝红,各种比赛用茶的价格均高出普通茶友日常的品鉴范围 。比赛用茶并非茶友自带的这一因素给现场参赛选手带来了不小难度 。有不少参赛者表示,因为平常从未品尝过这种上好的茶叶,品鉴时根本无从下手 。
面对这种始料未及的比赛难题,来自华农、华科大的一些“90后”在校学生就显得聪明许多 。他们中不少同学现场掏出手机进行“百度” 。
通过手机上网,同学们首先将各种茶的基本情况搜索出来,在品鉴过程中,他们按图索骥一一对号入座 。虽说这种方式一开始被一些“30后”老茶友视为雕虫小技,但到最终学生们成绩揭晓时,不少品茶的老茶友不得不佩服现代网络科技 。
“老篙子”带“新贩子”
斗茶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茶本身、水质和火候外,还必须掌握冲泡技巧,宋人谓之“点茶” 。
在本次斗茶大赛中,由于大部分参赛者都是平常对茶叶、茶艺没什么研究的“新贩子”,整个大赛过程中搞笑的事情也蛮多 。其中,有些“老篙子”现场就带起新徒弟 。在这些“老篙子”看来,品茶不仅仅是品味道,如何温杯、如何沏茶都有讲究 。
“泡茶,是一定要温杯的,温杯之后才会有香气出来……第一泡的时候,你一定要闷一下,闷一下之后,通过色泽和口感,你才能判断这个茶的制作工艺好不好 。有的茶,芽头很好,但工艺不好,出来的味道会差很多 。”本是心理咨询师的汪骆亚红平日经常跟朋友们一起喝茶,在遇到本报热心读者77岁的周国正和73岁的余文龙等一桌爱茶又不懂茶的新茶友时,汪骆亚红立马跳了出来,成了这些“新贩子”的茶艺老师 。
归国茶友建议推广“茶文化”
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 。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 。三国吴孙皓“密赐茶荈以代酒” 。这是以茶代酒宴请宾客的开始,但尚不是正式的茶宴 。
慕寒刚刚从老挝回汉不久,长期在国外工作的他特别喜欢中国茶:“我的工作是国际市场拓展,平常的商务宴请中,很多人都喜欢喝酒 。我酒喝得不好,却很喜欢喝茶 。我很想将中国的茶文化推广得像中国的酒文化那样盛行 。”
慕寒认为中国茶有很好的修身养性作用 。在国外工作时,他常常感觉压力很大 。回到宿舍,他喜欢拿出两个瓷碗泡茶喝,虽然茶具和茶叶都非常简单,但那种静静品尝的感觉让他身心放松 。
“90后”汉服迷也来学茶道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李亮是个汉服迷 。目前,他在人人网上发起的有关汉服的子论坛已有200多人围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