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时报报道,在台湾嘉义县,愈来愈多年轻人返乡务农,有想法的他们选择不受限,不甘只做小农夫,想办法导入企业理念,要营造多赢局面 。二代茶农郭俊麟打造一支专业制茶部队,创造出雨露均霑的加乘效应 。
身为茶农第二代,郭俊麟自小就体认到小农竞争力薄弱,尤其每到产季常叫不到师傅 。多年前他就计画采企业化经营,要把自家茶事业“饼做大”,将一帮童年好友、军中同袍拉进来,传授制茶技术,再依每人专精以分工,成功组成一支“专业制茶团队” 。
有了兵,也要有粮草 。除了自家茶园,郭俊麟再向亲友、村民承租闲置农地,不到五年把茶园规模扩大到八甲地 。现在他的茶厂是梅山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厂,旗下制茶部队还能派遣到其他茶区工作,甚至支援台中梨山 。
郭俊麟说,当初会聘请玩伴和同袍是希望借助友情,彼此一同打拼,而且“工作不好找,拥有一技之长起码不担心没饭吃” 。加上郭俊麟固定和其他茶区合作,每到茶产季,这支动辄五十人的部队就随海拔高度移动,到各茶区制作 。
“这群师傅年薪都上百万元”,郭俊麟说,普通制茶师傅单日工资两千到六千元不等,梨山因产量大,工资更高 。他因为与其他茶区合作,制茶团队扣掉下雨和台风天,可以从三月中做到十一月底,茶厂包吃包住,几乎没什么开销,“存钱很轻松,也不用到澳洲 。”
“其实我只是改良早期茶产业模式”,郭俊麟指出,早期台湾茶是出口导向,桃竹苗种红茶,茶厂向茶农收购茶菁加工再出口;经济起飞后,台湾买茶的人多了,加上茶区愈种愈高,才转型成小农制 。
【台湾嘉义县,制茶师傅年薪百万 赚钱不必去澳洲】创造经济规模后,郭俊麟不用担心向不同茶农买茶会有农药残留或田园管理等疑虑,自产自销,相对成本低,品质好又稳定,坚持“要做就要更好” 。三十五岁的他也是年轻世代返乡务农,“顾自己肚子,也顾别人生计”最佳写照 。
推荐阅读
- 台湾茶借力ECFA大陆市场掀台风
- 大益嘉年华广州论茶走进晋江
- 最大台湾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扎根漳平
- 江西崇义县上堡乡,三送推进茶产业发展
- 西部文博会,看台湾生活 茶文化彰显台北味
- 台湾茶农受委托加工茶菁免营业税
- 大连茶市,台湾茶缘何不着急
- 大连消费者,期待台湾名品展 希望喝到老茶 获奖茶
- 江西省与台湾嘉义县茶农签订茶叶等采购协议
- 闽茶中国行首站台湾站活动在南投县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