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茶叶战争》
作者:周重林、太俊林
定价:38元
【茶叶战争讲述之国人生命感悟融入茶中】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在唐代,茶虽然迅速发展,但酒依旧是生活与文化的主体,雅文化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这些 。只有极为少数的几个士大夫,比如白居易是茶酒不弃之人 。
为了抬高茶的地位,僧侣们发明了各种新传说――禅茶一味,他们声称,菩提达摩禅定时睡着了,羞愤交加的达摩割下自己的眼皮,而落地的眼皮后来就变成了茶树 。这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其要义无非就是说,只有通过茶,才能接近佛祖 。
茶主要对手是酒 。
在古代,与酒相伴的是肉,因为两者都是平日生活中的稀缺品,即便是为官之人,大部分只有在宴会上才能吃得着,吃得饱 。即使是富庶的唐代,寒士日常生活也是远离酒肉的 。魏晋富翁之间比奢侈,酒肉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 。
然而,唐代有相当多的诗人注意到酒引发的健康问题,因为健康原因,许多诗人短暂地放弃酒,投入到茶的怀抱 。中国北部不产茶,要饮茶,须从茶区调运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的社交和地位都很容易凸显出来,所以白居易经常在诗中炫耀自己的好茶 。
宋代被称为读书人最好的时代,后人统计说,宋代没有一个文人被杀过 。崇文轻武造就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人盛世,也带来了茶叶的全面繁荣 。
在北宋,茶是一种奢侈品,不是日常的主要饮品,《水浒》里的好汉解渴时只喝酒不喝茶,并不是都喜欢酒,而是茶太贵了 。
在《归田录》中,欧阳修说:“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史,始建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20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 。宫人往往缕(一作覆)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
宋代品茶有“三不点”法则,点,就是点茶或斗茶,要是自然条件不好,或者茶具不洁,抑或是坐下有粗鲁之人,那茶就喝不成了 。与唐代不一样,宋代皇家积极提倡,喝茶多了政治因素,因此取得很大的发展 。不仅有皇家专供的北苑茶园,宫廷中还设有专门的茶事机关 。
茶品如人品,经欧阳修之手,而成为中国茶人嘴边最爱念叨的句子 。在茶事上,欧阳修主张政府少收税,降低茶价,以便更多的国人喝得起茶,甚至还很早就提出茶对于国防的重要性 。这样的观念太超前,要到几百年后,鸦片战争因茶而战,国人才能明白茶叶对这个民族究竟意味着什么 。
茶德关系,苏轼与司马光有过交流 。《高斋漫录》中载,司马光和苏轼有一次谈论茶与墨的特性,司马光说:“茶和墨正好相反,茶要白,墨要黑;茶要重,墨要轻;茶要新,墨却要陈 。”苏轼答道:“其实茶和墨也有许多相同点,譬如茶和墨都香,这是因为它们的德性相同;两者都坚硬,因为它们的操守相同 。这就像贤人君子,虽然彼此的脾气性格不一样,德行却是一致的 。”
推荐阅读
- 厦茶销往俄罗斯茶叶走高端路线
- 以茶读史 杯茶引发的鸦片战争探析
- 知名茶企都想走出去 打响中国茶叶高端品牌
- 济南茶市,今秋茶叶搭上养生车 青茶花茶受推崇
- 礼品茶争傍中秋节 茶叶月饼热衷混搭
- 国家首席茶叶专家杨亚军考察岳西云林茶业基地
- 松阳,夏秋茶深加工 乌鸡变凤凰
- 湖南7茶企再陷稀土超标 明伦茶叶等上质检黑榜
- 北京茶市,中秋茶叶礼品销售战提早打响
- 茶叶跨界混搭利润可观 引业界茶商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