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茶产业走有机茶特色之路

“小伙子 , 快过来喝杯我们思南的茶 , 思南的茶好喝的很哟!”在2012贵州茶博会现场 , 思南县副县长安德琼当起了茶叶推销员 。
思南县地处武陵山腹地 , 种茶历史悠久 , 在明代就有了“马河贡茶” 。然而除了老茶区 , 思南的茶产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2007年 , “6号文件”的出台 , 思南开始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 。
思南现已建成茶园10.3万亩 , 其中 , 近2万亩进入初产期;投资2503万元 , 建成茶叶加工厂13座 , 茶叶年加工能力已提升到4902吨 , 覆盖了全部投产茶园 。
根据思南“十二五”规划 , 在2016年茶园面积将达到26.5万亩 。“思南将重点发展张家寨、大坝场、香坝‘三大茶区’ , 今后三大茶区的茶园将全部建成有机茶园 。”思南县茶商局局长杨秀进坚定的说 。
立体农业打造有机茶生产基地
【思南县茶产业走有机茶特色之路】杨秀进喜欢参加茶博会 , 因为每次都能得到新思路、新方法 。说起思南茶业的未来 , 杨秀进充满信心 , “思南茶产业起步较晚 , 市场基础薄弱 。但是 , 俗话说得好 , 一张纯白的纸 , 可以画出更美的图案 , 思南的茶业已经落后了 , 所以必须高起点、高品质的发展 。”
杨秀进口中的高起点、高品质指的是生态有机茶的种植 。“2015年 , 思南县将打造25万亩有机茶园 , 全部生产生态有机茶 。”
生态有机茶是指在茶叶的种植和生产加工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 , 也不采用基因工程和离子辐射技术 , 而是遵循自然规律 , 采取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培育土壤 , 使用有机的农家肥 , 以获得安全的产品 。
思南种植有机茶的理念 , 来源于一个专业合作社——思南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 。2012年5月30日 , 经过两年转换期 , 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
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0月 , 是一个由思林水电站建设项目库区搬迁移民发起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
杨彪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 , 2010年带着现代农业知识回到了思南 , 自主创办了同丰生态养殖场 。一个偶然的机会 , 杨彪和常青合作社的理事长白彩文结识 , 经过短暂交流 , 两人在农业发展方面的观点不谋而合 , 同丰养殖场随即并入了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 , 变更为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畜牧养殖部 。
杨彪和后来加入团队的卢猛、胡小青都是华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 , 他们给常青带来的是现代化的管理知识、立体化的农业思维 。有机认证、种养结合、立体农业都是他们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努力 。
目前 , 常青合作社已有1350亩茶园得到有机认证 , 是思南唯一一个得到有机认证的茶园 , 未来3年内 , 常青将发展有机茶园至5000亩 , 将基地打造成集茶树种植、观光休闲、培训教学为一体的地级有机茶产业示范园区 。
农垦茶园迅速向有机茶园转变
20世纪60年代 , 在思南县的大坝场镇筑山村 , 建起了一座孤儿院 。春去秋来 , 孤儿院里的小孩渐渐长大 , 这些孤儿人数很多 , 但是孤儿院没有自己的土地 , 没有自己的农田 , 他们无事可做 。
很快 , 孤儿们的情况被报告给了当时的区长杨培秦 , 经过短暂的考虑 , 杨培秦从邻近的石阡县购来本地茶种 , 让长大的孩子们在孤儿院附近的荒山上开荒种茶树 , 杨培秦成为茶场的创始人 , 后来这茶场成为国营思南县茶场 , 而当年所购茶种正是如今贵州三大名茶之一的——石阡苔茶 。
经过不断的开荒种茶 , 如今的思南县茶场面积有700多亩 , 茶场有自己的加工厂 , 成为思南自建国以来历史最长的茶场 。如今 , 茶场附近的农民也纷纷种茶 , 与茶场签订收购协议 , 通过这种公司+农户的形式 , 思南县茶场总面积达到1000多亩 , 年产量达到了5万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