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钻研学制茶 遂川门五茶王

【刻苦钻研学制茶 遂川门五茶王】丢掉木匠家什 潜心研习制茶
——遂川汤湖高塘村一家出了5个“茶王”
7月8日,笔者来到狗牯脑茶乡遂川县汤湖镇采访,偶尔听到这样的一件近乎传奇的事 。
今年在该县第二届狗牯脑茶文化旅游节“茶王擂台赛”新出炉的八位“茶王”中,竟有5名来自汤湖镇高塘村!其中还有一对亲叔侄!而更为惊奇的是,在近年县、镇举办的四次“茶王”赛中,这个大家庭先后产生出了五位“茶王”!古庐陵有“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之称,这么多“茶王”高度集中于一家,在当地的确能算上富有传奇色彩 。
说起这五位“茶王”,就不能不提其中的“排头兵”梁奇建 。
刻苦钻研学制茶
1964年8月,梁奇建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 。父亲是一名木匠,平时靠制茶、卖茶叶贴补家用 。14岁那年,梁奇建读完初中,就子承父业,学习木匠 。
18岁那年,他忽然觉得这种不用热晒雨淋的生活虽然安逸,但总觉得缺了点啥,不满足过着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 。他看到家乡的茶叶品质很好,私下就学起茶叶制作技术 。
说来也怪,学木工6个月就学有所成,能代替父亲率领一群徒弟出去接生意的他,居然连砸七锅,每锅茶叶都被他炒坏,或欠火候,或被炒焦,他十分懊恼,觉得自己可能不是制茶的料,他想打退堂鼓了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看着一锅锅烤焦的茶叶,他告诫自己:不能半途而废 。于是,他借来专业书籍《茶梳》,细细研读,还不断向老茶农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八锅终于成功了!拿到集市上去卖,居然卖到了100元/斤,而市场均价才50元/斤 。
学艺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他的创业热情 。他干脆丢掉了木匠家什,全身心投入制茶当中,技术逐步提高,名气也一传十,十传百,所产茶叶全部都是客商上门求购,或提前订购 。
辛勤劳碌铸辉煌
2005年,镇里组织了首届“茶王”赛,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没想到竟然获得了银奖 。这个含金量颇高的“头衔”,让他的茶叶更加供不应求,也进一步激发了他全家提高制茶技术的热情 。
在此后的县、镇几次“茶王”赛上,他的弟弟梁桂石、梁光石,妹妹梁桂兰,儿子梁艳平先后获得“茶王”赛银奖或铜奖 。“一门五茶王”,在当地一时成为佳话 。
前几年,梁奇建承包了村里的78亩茶园,使自家种茶、制茶规模进一步做大;他又投资上万元,对所有茶园进行了“低改”,并购买了两台杀青机、三台揉捻机、二台烘干机,年产干茶达到1000多斤,均价达到760元/斤,最高卖到2400元/斤,来自南昌、赣州、萍乡、吉安等地订单纷至沓来 。从此,他对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更加信心满怀 。
对所有登门求教制茶技术的,老梁一概热情招待,精心传授 。今年毗邻的湖南桂东县来了3个学徒,他不但免费教授技术,还免费提供食宿 。他说,一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高塘村名成品牌
谈及梁奇建一家为何能走出五个“茶王”,一旁的村支书梁奇惜这样分析:有内因,更有外因 。外因是高塘村有着独特的产茶环境,海拔、土壤、云雾、水汽,缺一不可,所产茶叶品质上乘,在狗牯脑茶叶原叶中,实属极佳品质 。内因是解放后,制茶秘笈打破了“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陋习,交流沟通更加频繁,茶祖传人都愿意把茶技献于世人,何况普通人呢?这才有了狗牯脑首位“女茶王”梁桂兰的诞生 。在如今的高塘村,也像赣南信丰一样,地名变成了不用注册的品牌,被世人熟知 。
梁奇建还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前几年,他运送茶叶去南昌 。在公交车上,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人紧盯着他的纸箱细看,梁奇建觉得奇怪,就和他攀谈起来 。原来那位是南昌大学的教授,看到了纸箱上“高塘”两个字,便问高塘的茶叶上市了没?还质疑他是否高塘人 。老梁掏出了身份证 。当确认无误后,教授打电话叫朋友赶快送钱过来,市价1800元/斤的茶叶,他竟当场买了10斤,足见“高塘茶叶”的知名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