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到30日,“闽茶中国行”走进南京,福建茶企携乌龙茶、白茶、红茶、花茶等多彩闽茶,与江苏、台湾的茶人品茗问道,为当地市民奉上芳香四溢的“文化茶宴” 。
茶香传递两岸情
6月30日,两岸茶祭大典在南京中山陵的博爱牌坊前广场举行 。3名主祭经过灌洗仪式后,向祭台敬奉鲜花 。由三地茶企代表组成的陪祭将茉莉花茶、雨花茶、台湾高山茶倒入大茶壶 。
在筹备祭茶大典期间,“闽茶中国行”活动组委会分别于6月1日、12日和14日汲取了福建母亲河闽江之水、有着中华血脉之称的长江之水和最能代表台湾的阿里山泉水 。
【做好福建茶 做好中国茶,记闽茶中国行南京站】“三水合流,象征着两岸同宗同源,万流归宗……”随着司仪满怀深情地诵读,两岸三地之水被倒入大茶壶,一壶“两岸好茶”香气四溢 。
“……海峡两岸骨肉亲,茶人同德同心,联袂聚集金陵,秉承先生遗志,致力华夏振兴 。闽茶苏茶台湾茶,枝叶接连千古……”随着乐曲声响起,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执行会长陈光普作为主祭代表宣读了祭文,茶祭大典进入高潮 。
据介绍,由两岸茶人共同茶祭孙中山,这是中山陵开陵以来的第一次 。
“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同胞对南京有着特殊感情,这次茶祭无论对促进两岸同胞感情,还是推动两岸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 。”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说,闽台乌龙茶盛行,江苏以绿茶闻名,三地融合,有利于打造“中国茶”品牌 。
陈光普表示,两岸茶同根、种同源、艺同师、技同门,“台湾在茶叶营销、科研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福建、江苏等地有资源和市场优势,通过此次活动,两岸茶界汇聚南京,谋求进一步交流空间,必将推动大陆茶产业向高层次发展 。”
闽茶企抱团闯金陵
南京之行,春伦集团董事长、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理事长傅天龙抓紧一切机会与台湾、江苏茶人切磋茶艺,公司还空运来了10万多朵茉莉花,做成“项链”馈赠当地市民 。
据傅天龙介绍,虽然茉莉花茶在江浙市场的占有率还不高,但是发展前景好 。关键是要把茶做好、加大宣传力度,“近两年,我们的茉莉花茶在江浙市场的销量已从300多万元增加到了1000多万元,就是很好的例证 。”
作为雨花茶技艺传承人、南京中山陵茶厂厂长陈盛峰,早年在安溪等地学习取经 。他告诉采访人员:“福建茶企‘抱团’出击的战略很值得学习,希望两地茶产业不要仅限于走一走、看一看,要抓准市场互补,寻求更加紧密的合作 。”
正如陈盛峰所言,本次活动中,福州、安溪、武夷山、宁德等产茶区政府、行业协会领导积极参与,前来参加活动的企业几乎涵盖省内所有知名茶企,毫无疑问,从营销“福建茶”,到推广“中国茶”,福建茶企在新一轮跨越发展中,不再单兵作战 。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茶业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大胆地喊出了“做好福建茶,做好中国茶”的响亮口号 。今年,我省出台了全国第一部为发展茶产业而专门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 。正是在此大背景下,“闽茶中国行”活动应运而生,走过台湾、上海、信阳、北京和南京之后,还将向西安、成都等西部城市进发 。
其实,“闽茶中国行”式抱团出击并非个案 。九峰茉莉红中国行,起于济南,足迹遍布北京、河南、江西、浙江、江苏等省市;5家安溪铁观音茶企抱团组成“集团军”,统一以“安溪铁观音”品牌,强势进军欧洲奢侈品市场;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年初在马来西亚开出国内茶企在国外的第一家专卖店……种种迹象表明,闽茶走出去的规格、频率、地域都有了质的飞跃 。
先卖文化、再卖茶叶,这是台湾茶产业最成功的营销策略 。“福建茶文化积淀最深厚,茶品种最多,茶历史最长,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懂茶,把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进行最大限度的传播,这便是‘闽茶中国行’最大的贡献,也能带动福建茶产业更好地发展 。”范增平说 。
推荐阅读
- 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资金贷动茶业发展
- 天福茶博园落户宁武高速周宁服务区
- 安溪虎邱茶旅节助推特色茶园生态游走出深山
- 江西遂川狗牯脑茶获国家地标证明商标
- 陈升老班章茶将亮相沈阳奢侈品展
- 五措并举 咸丰乌龙茶产业错位发展显成效
- 浙江农林大学话剧六羡歌精彩诠释茶文化
- 宣恩县长潭河乡有机茶基地创建工作持续推进
- 宣恩伍家台村有机贡茶基地安装杀虫灯和黄板
- 肉苁蓉锁阳泡茶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