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路径

茶文化的学科认知度不高,不管是从理论体系、学术圈、专业设置等角度,它是边缘化的 。但其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特别在农产品或生活用品领域,将文化优势列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甚至为产业的支柱地位,茶文化是典型的:以茶文化为核心的茶叶品牌建设使茶叶增效、茶农致富,基本上20%的名优茶产量贡献了80%的茶叶总产值 。
文化与经济、与产业的关系被有力地讨论,当属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发现和发明,许多学者认为:在本世纪,创意将会成为社会和经济变革的驱动器 。创意产业在"创意艺术"和"文化产业"的模糊边界中出现,因为历史原因以及不同国家的背景,对创意产业的解释是困难的,尽管创意产业本身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其已经成为先进经济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界定,学者们也逐渐统一到三个基点:一是它与文化符号相关,二是企业新创的运作方式与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愿望相关,三是拥有从事创意工作的群体(创意阶层),其最后一点成为界定的关键因素 。
文化的经济化促生茶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诞生于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化进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文化与经济的结合表现得日益突出,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同时创造着对现代社会的巨大贡献,当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独立的概念介入,硬币的两个面另有了寓意和倚重 。
经济的文化化孕育了文化创意产业 。经济的文化化,是指企业中的文化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构成因素 。以茶为例,茶产业的文化化是指茶文化作为企业中的一个部门或者个人的一种行为,依附于经济活动 。九十年代初,西湖龙井为打开国际市场的销路,茶叶公司选择在西湖游船上向客户展示了龙井茶茶艺,这一经典创意轰动了茶业界 。
文化的经济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致导因素 。文化的经济化,是指文化不再附属于经济的一种渗透要素,其价值也不在于仅仅提升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它是以文化为对象以及对文化本身再创造而进入市场交换成为商品或资本来产生效益 。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茶文化作为一个机构独立存在的标志,它意味着,茶文化有必要作为一个对象来研究和开展工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致力于茶文化的推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茶文化的开始独立地来策划和控制产业发展的方向,它有意识地将茶从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甚至是一般商品的角色中升华出来,以倡导美雅生活方式的教诲和渗透,开辟出一个个崭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愿望 。各种茶文化机构和人才培养方式被设置,相关人才从茶文化研究与应用出发创造了社会财富和产业价值,促成了有利于文化再创造的人才环境 。从产业运作的创新思路上,文化的经济化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产业准则并不只停留于"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开发什么",而是"我具有什么,我就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它利用文化(知识)本身不断创造新消费点,引导消费,以此来开拓新的消费市场 。
文化的经济化导致文化创意产业产生,发生在现代社会基于两个要素:
第一是社会背景 。现代国民教育普及,文化的特权化意识被打破,文化分享的需求产生,使文化经济化的生长有了可能 。第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一些从事设计、咨询、研发等文化知识密集型的部门,从工业生产体系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文化经济化的产业形式的产生 。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的致导因素,是随着文化经济化的发展程度,促成了社会文化分享的需求和现代服务业分工细化的产业背景,使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分化而形成的 。文化的经济化是文化创意作为一个产业独立存在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基本界定 。经济的文化化孕育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立发展又为经济的文化化提供肥沃土壤 。
茶的文化经济化最终满足了茶文化成为创意产业的三个基点 。具体表现为:第一,茶文化的大众分享和消费需求的普及;第二,引领消费的产业运作模式创新是茶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创意的不可复制、不可预知、高整合性和高收益性使它不仅创新了自身产业运作模式,产业化的茶文化产品输出,极大地影响了相邻相关产业的结构体系和赢利模式,在满足人们的文化愿望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福利;第三,从事茶文化产业的群体不断扩大,并且卓有成效,茶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也不断壮大,茶文化创意阶层的形成已初露端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