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苔茶之乡石阡生态茶产业跨越发展纪实

石阡 让穷山头变绿银行
中国苔茶之乡生态茶产业跨越发展纪实
4月11日 , 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为石阡县授信2.5亿元 , 支持当地发展茶产业 , 其中 , 首批农户获贷3633万元 。在武陵山的深处 , 石阡县实施了开发性金融扶贫的先行先试 。
这批小额贷款将惠及418户茶农和2户专业合作社 , 助力该县茶产业跨越发展 。
2002年 , 该县茶园面积仅有1.6万亩 , 2008年 , 增加到10万亩 , 目前 , 已发展到28.4万亩 , 种植规模全省第二一组组数据 , 见证了石阡茶叶大县发展的轨迹 。
中国苔茶之乡、贵州最美茶乡、石阡苔茶发源地、贵州三大名茶一个个称号与认证 , 增加了石阡茶叶大县的内涵 。
县委副书记、县长黄万清说:我们把生态茶产业作为富民兴县的产业支柱之一 , 多年来 , 采取各种切实有力措施加以培育和打造 , 使之实现了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
齐心协力建基地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黔中 , 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十一州 , 往往得之 , 其味极佳夷州即是今天的石阡 。
据《贵州通史》载:石阡茶 , 湄尖茶皆为贡品 , 石阡县因苔茶在明清年间为朝庭贡品而有贡茶之乡的美誉;1958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群英大会上 , 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 , 给石阡颁发了茶叶生产 , 前途无量的锦旗 。
石阡县高海拔、低纬度和寡日照 , 森林覆盖率达57% , 土壤微酸且含微量元素钾、锌、硒、锶、锰、铷 , 特别是石阡茶的钾含量 , 为全国饮食类植物中属最好最合理 。据中茶所专家科研论证 , 石阡苔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 , 在贵州省5大良种中也名列前茅 。
石阡还是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 , 境内20处36个自然出露点 , 日流量达22322立方米的地热矿泉 , 为石泉茶合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也由此而形成了丰富的苔茶文化 。
悠久的历史 , 深厚的茶文化 , 独特的土壤及气候条件 , 良好的生态环境 , 为石阡县发展茶产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条件 。同时 , 也让石阡茶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
2003年 , 该县将茶产业作为一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工程 , 既保护青山绿水又打造金山银山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苔茶产业发展的文件 , 确定县财政每年至少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态苔茶产业发展的组织、扶持、奖励、贴息 。
生态茶产业如何发展?该县决定 , 以基地建设为主 , 通过示范带动拉动全面发展 。
开发绿色银行的钱从哪里来?该县决定 , 按照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 以扶持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为重点 , 按照投资主体不变、投资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 , 整合各类项目资金 , 向规划的茶叶产业带、示范基地或示范点、专业村倾斜 , 支持茶叶产业 , 强化茶叶产业带或专业村建设 , 强势扩大苔茶种植规模 。
2007年 , 我省将石阡规划为茶叶产业发展重点县 , 为石阡茶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
该县紧抓住机遇 , 制定了《石阡县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 明确了每年以50000亩的速度推进 , 到2013年达到30万亩的目标 。
此后 , 该县采取政府引导、农户贷款、财政贴息、统一组织、物化投入等方式 , 加大茶叶产业在技术改造、老茶园改造、新茶园建设及规模扩展上的力度 , 明确由县四家班子办公室牵头 , 抽选20个部门重点帮扶4个茶叶产业规划带的建设工作 。
同时规定 , 茶叶产业帮扶部门每年要帮扶完成新植茶园200亩和幼龄茶园管理300亩、资金投入不得少于5万元的任务 。任务不达标 , 帮扶不脱钩 。
该县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对集中连片繁育无性系茶苗10亩以上的 , 能履行育苗购销合同的 , 每亩补助600元 。利用宜茶荒山(草坡) , 弃耕地 , 残、次林地建设茶园 , 且茶园单元面积达30亩以上的 , 经验收合格每亩补助垦复费450元 。利用坡榜田、坡耕地和已经验收的土地占补平衡垦复地建设茶园的 , 每亩补助整地费200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