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历史,从地球有茶树算起,已有六七千万年之悠久,比人类存在历史还要长得多 。
古代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了苦茶 。直到汉、唐时,茶叶才逐渐成为饮料 。我国是产茶大国,历来以茶叶品种繁多、茶质出众而自豪 。余杭是茶叶产区,茶叶产出在农业收入中占很大的比重 。早在唐代,茶圣陆羽曾到过余杭仙宅村苎山考察茶叶,在这里写下了《茶记》,后又去双溪写《茶经》 。古代茶之名称不一,曾有茗、蔎、荈、荼草、瓜芦木、皋节、槚等十余种不同名称,从陆羽《茶经》开始,采用茶字来统一名称 。如今的径山茶、娘娘山茶都成了全国名茶 。
我这个人,年轻时喝茶不太讲究,泡杯茶,只是解解渴而已 。不论何种茶,哪怕是梅家坞的龙井茶、径山的毛峰茶,冲了便喝 。特别是盛夏,牛饮解渴,可以一口气连喝几大杯,顿觉两腋习习生风,舒服极了 。如今喝茶大有讲究,体现出一种茶文化,以它的色、香、味、形去体验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文人雅士,称喝茶为品茗,品字显得闲情十足,呷一口在嘴里周旋,慢慢品尝,品出个味儿来 。
【余杭径山读茶趣】置茶时,也有讲究:有上投法,先在杯中注入水温80度的开水,然后投放茶叶;下投法,先放茶叶,后冲泡开水 。冲泡时,也有讲究:一种是温润法,又称泡茶头,美其名曰游山玩水;一种是滚开水直冲,名曰高山流水;还有一种,在冲泡时,将壶上提下俯,重复三次,但水不能间断,美其名曰凤凰三低头 。现今杭州清河坊茶馆里,小二用一把长嘴铜壶,随着他的手势前后上下摆动,长长的嘴,长长的水,从高处下到杯中,真可谓艺术 。
茶道,讲究好茶配好水,所谓径山毛峰、龙井水,慢慢品出味儿来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下乡去径山,农家村民很客气,从灶台上取来茶叶,用火堆上悬着的壶,把刚从后山直流在竹管里的山泉水接来,煮开了,冲茶招待,那一阵阵的兰花清香,妙不可言 。据村妇介绍,这茶是她上径山翻山越岭采来的野茶,它们生长在野生的兰花丛中 。这杯茶,细细品来,满口余香,回味无穷 。
径山茶,始种于唐,盛名于宋 。唐天宝元年,高僧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乡 。径山茶的特征为:外形,细嫩有毫;香气,鲜嫩清香;色泽,黄绿明亮,滋味,鲜嫩清口 。如今,径山毛峰是全国名茶之一 。
在塘栖一带,还有喝咸茶的习俗,也颇具特色 。塘栖、东塘、仁和人好客,家里来了客,泡茶与众不同,名曰:泡咸茶 。除茶叶外,还有配料烘青豆、野芝麻、橙子皮、胡萝卜丁、青笋干、五香豆腐干丁等,叫七味咸茶,用滚烫的开水冲泡后,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泡后的烘青豆嚼在嘴里,满口清香 。他们还常把左右邻居、客人聚在一起来喝咸茶,谈农事 。这叫打茶会,边喝边聊,谈笑风生 。
推荐阅读
- 深甽镇中心小学,诵读茶诗经典 争当爱茶少年
- 余杭区40名炒茶工参加径山茶加工技术培训
- 余杭居民六月喝咸茶之习俗由来
- 余杭区农技人员推进径山茶适制品种选育工作
- 余杭区枫岭村欲打造城西梅家坞
- 余杭径山茶三标并重 快速提升品牌价值
- 初探浙江径山茶快速发展的几个因素
- 我国首个茶业气象自动监测站入驻杭州余杭区
- 杭州,仙宅牌径山茶又添佳绩
- 弘扬径山禅茶文化 助推文化名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