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徽商四大行业之茶商

徽州地处亚热带 , 重峦叠翠 , 雾色空檬 , 土地肥沃 , 气候温和 , 宜茶宜林 , 茶叶便成为徽商赖以发迹的主要行业之一 。
徽州商人四出经营茶叶 , 史料可查 , 始于明代 。而徽州的茶叶买卖是很早的 。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 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曰:商人重利轻别离 , 前月浮梁买茶去 。说明原属祁门之浮梁 , 远在1100多年前就已成为茶叶的集散地 。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 , 歙州司马张途著的《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中所载:千里之内 , 业于茶者七 , 八矣 。由给食、供赋 , 悉恃祁之茗 , 色黄而香 。贾客咸议 , 逾于诸方.可见当时祁门茶市相当兴隆 。宋代《贡茶录》所说的:早春英华 , 来泉胜金 , 诸名茶皆出自徽州 。
徽商经营茶叶 , 有茶号、茶行、茶庄、茶栈等多种类型 。茶号犹如当今的茶叶精制厂 , 乃从农民手中收购毛茶 , 进行精制后运销 。茶行类似牙行 , 代茶号进行买卖 , 从中收取佣金 。茶庄 , 乃茶叶零售商店 , 以经营内销茶为主 , 后期亦少量出售外销茶 。茶栈 , 一般设在外销口岸 , 如上海、广州等地 , 主要是向茶号贷放茶银 , 介绍茶号出卖茶叶 , 从中收取手续费 。
徽商的内销茶经营 , 谓之茶庄 , 明代即有茶叶运销京津的 , 迩后遍及东北、鲁、豫、江、浙、沪等地 。清代是徽州茶商的鼎盛时期 , 乾隆年间 , 徽商在北京设有茶行7家、茶庄千家以上 , 在津、沪开茶庄也不下百家 。茶叶经营日盛 , 由大城市延伸到小城镇 , 江、浙等一些小镇也有了徽籍人开的茶店 。其时汪茂荫的祖父汪槐康就在通县开设森盛茶庄 。当时 , 内销茶花色品种甚多 , 有松萝、六方、毛峰、烘青、炒青等数类数十种 , 后又有各种花茶 , 所以有茶叶卖到老 , 名字记不清之说 。茶商在外开茶庄、茶行很快发迹者 , 各地均有 , 明清歙人吴景华、吴永祥、吴炽甫在京经营茶叶 , 均成为赫赫巨富 。
徽商的外销茶经营 , 谓之洋庄 , 始于清嘉道前后 。当时英国控制印度 , 大量鸦片输入我国 , 换取丝茶 。徽商开始是漂广东 , 由于海禁 , 当时买卖双方只能在船上做交易 , 价格茶商可以自主 , 因之利润较高 , 谓之发洋财 。五口通商以后 , 交易地点慢慢转移到上海 。婺、休、歙三县茶商以新安江运输方便 , 集中在屯溪设号精制 , 得名屯绿 , 销往俄国和欧美国家 。在屯绿外销兴盛的1920年 , 屯溪茶号达109家之多 , 故有未见屯溪面 , 十里闻茶香 , 踏进茶号门 , 神怡忘故乡和屯溪船上客 , 前渡去装茶之诗句 。1875年 , 自闽罢官回乡的余干臣 , 在祁门按闽红的制作方法 , 改绿为红 , 从此 , 祁门功夫红茶开始问世 , 销往国外 。祁红茶号也发展到近百家 。1915年 , 祁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奖 。
茶号系季节性经营 , 然徽州茶商并不闲暇 。他们多半兼营其它行业 , 或开钱庄、布店、南货店 , 或为木材、粮油行商.在上海茶界的郑镒源 , 洪纯之两巨子 , 就分别兼营钱庄和绸、瓷业 。一些中小茶商 , 在茶季来临 , 资金重点投入茶叶 , 茶叶脱手 , 又在沪、杭采购各类商品回徽州贩卖 , 所以徽州茶商大都家大业大,根基甚牢 。
【探析徽商四大行业之茶商】历来茶商均是各自经营 , 清末吴俊德、洪其相发动建立六邑茶务总会 , 才有了茶商组织 。30年后改为茶叶公会 , 但都是办理日常事务 , 并不研究生产经营 。且徽州茶商素无外贸机构的设置 , 这就给外商造就机会 , 操纵市场 , 尽量压低外销茶价 , 有些茶栈也从旁以回收贷款等方式施加压力 , 迫使外销茶商就范 。抗日战争开始 , 渠道不畅 , 外销阻滞 , 祁红与屯绿’出口日渐减少 , 1944年 , 由最高收购26万担 , 下降到不到8万担 , 当时 , 多少茶商为之衰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