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 。然而,普洱地方,在唐宋元明时期,名为步日睑、步日部,到清代时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却在清代前已称普茶 。如何解读普洱地名与普洱茶的关系,值得学术界研究 。对此,笔者在2001年4月曾有论文在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和公开发表过,作过一些解读 。笔者现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的角度再作综合研究辨析,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普洱是佤语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 。
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
论据有三:(一)远在唐代,南诏已于今思(茅)普(洱)地区设银生节度于银生城(今景东县),普洱设治,名步日睑,宋代元代时期,称步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称普耳,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 。(二)佤族学者尼嘎(魏德明)先生作过调查,并在《普洱人考》中提出:步日或普洱是佤语,是佤族(布饶)和布朗族称呼兄弟的意思 。(三)笔者曾到西盟佤族自治县作过考察,经老县长隋嘎(佤族)证实,也如是说 。调查考证发现,佤族布饶人称布朗族为步耳,有的方言为步日,布朗族则称佤族为布嘎,意为朝前走的同胞同伴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带的布朗族和佤族布饶人都自称为艾佤,后来在迁徙的过程中,前面走的是佤族人,所以布朗族称他们为布嘎,后面跟来的是布朗族,故佤族称他们为步日 。至今在佤族布饶人和布朗族中,仍然广泛流传着其祖先居住在普洱(今宁洱)、思茅、墨江一带 。1949年以前居住在普洱城边的几家布朗族人还说,普洱城最早是他们的老祖宗建立的,以前普洱城有块石碑上还刻有他们大王(指首领)的名字,后来被敲掉了 。笔者论证:上述这些口碑资料给我们传出了一个信息,布朗人说的普洱一带和普洱城,当是唐宋设治时的濮人居住地步日睑、步日部 。因为唐宋以来的步日和明清时期的普耳、普洱等名称,其来源是佤族语言对布朗族步日或步耳的称谓 。佤族学者尼嘎说,在佤语中,步与普相同,都是指人的意思 。笔者认为,步、普二字与濮字之音也相同,也是指人 。因此可以推断,昔日地名步日、步耳、普耳和普洱,都是因种茶民族濮人(步日、普洱人)在其居住而得名,代音字的转换只不过是濮人族群佤语的同名异写 。
普是扑、蒲、濮等古代民族称谓的同音异写
【详析大叶种茶,云南普洱茶名称之由来】论据有四:盛产茶叶的思(茅)普(洱)区,在唐代时属南诏国银生节度地,唐樊绰《蛮书》卷四载: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沿澜沧江居者号普蛮,亦曰扑子蛮 。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考证,蒲蛮,一名扑子蛮,在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西双版纳、澜沧、耿马、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诸处居民,都有蒲蛮族,自称‘布朗’,以往记录濮、朴、蒲,都是布的同音异写;又布朗族与佤族(自称布饶、布幸)、崩龙族(自称布雷,即今德昂族),语言同一属系,族属亦相关(称蒙克族,亦称南亚语族),古濮人分别名号甚多,当包有今布朗、阿佤、崩龙(德昂)诸族之先民 。20世纪80年代,当时思茅地区在文物普查中,于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几个县发现许多新石器,属忙怀类型,而忙怀类型属百濮的文化遗存 。
由此可以论证,居住在澜沧江沿岸一带的古代濮人,是思茅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佤族、布朗族的先民 。
笔者论证:唐《蛮书》中说的扑子蛮,即是佤族布饶人和布朗族的先民濮人 。方国瑜教授在论著中没有提到普字,笔者认为,普也是濮的同音异写 。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来研究,蒲实际就是濮蛮,而扑蛮、蒲满、普蛮的扑、蒲、普字均是濮的代音字,音根是濮人族群的佤语,指的即今布朗族 。后来代音的几个字,在汉语里,扑是动词;蒲是草本植物名词;普是副词,没有特指含义,而濮字却是一个古代族群名词,是核心词,是词根,是普同音字的真实含义 。故普洱一词,可说是濮儿一词之音,早期的步日人、步耳人、普耳人,即是最早种茶的濮儿(步耳)布朗人 。在古代,汉人总是把少数民族称之为蛮,带有贬义,故在濮的代音字后都带有一个蛮字,故有扑蛮、蒲蛮、普蛮之称,实际指的都是布朗族人 。所以,笔者认为,普也是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 。
普茶即是濮茶
对此,笔者的论据、论证如下:一,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载思(茅)普(洱)区有茶的是唐代樊绰《蛮书》,其卷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 。这里未指出茶名,只说地界,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当指产茶的哀牢山、无量山银生节度所辖的县,自当包括今普洱(思茅)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蒙舍蛮中亦有濮蛮,或许当时就叫濮茶,其用椒姜桂合烹而饮之法,至今还保留在佤族饮用的擂茶中 。二,历史上第一次提到普茶一词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谢肇淛所著《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澜沧布朗族叫蒸而成团的圆形紧压茶叫腊广 。请注意,谢公第一次提到的是普茶,没有洱字,明代时就叫普茶 。笔者认为,它指的就是濮茶,可说是濮儿茶的简称,因是濮儿人种出来的茶,便简称普(濮)茶,全称为濮儿(普洱)茶,所以普就是濮,普茶就是濮茶 。这个观点,笔者在2004年8月《云南日报》考察组到思茅召开的座谈会上谈过,后被采访人员写成《学者考辨濮与普》一文,刊登在《云南日报》上 。三,清嘉庆年间,檀萃在《滇海虞衡志》说:普茶,名重于天下,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都只说普茶,而无洱字 。此记载指出了银生府的普(濮)茶,早在唐代南诏时期,已销往西康、西藏等地西蕃地区了 。四,清道光《普洱府志》、光绪《普洱府志》中叙述〈物产〉时,只曰茶一字,没有普洱二字,因这是当地的府志,茶又是在普洱本地所出的,自不必说地名,而直接记述一个茶字 。故笔者认为,普(濮)茶、普洱(濮儿)茶是外地购茶者根据产地族群地名叫出来而传扬闻名的 。
推荐阅读
- 湖州市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验收
- 莱阳,祥龙绿茶开采 南茶北引助农致富
- 草本茶疗塑身养颜 享瘦美丽春天
- 专家支招助你购到物美价廉的铁观音茶
- 品茶识香,茶世界 香凡尘
- 我驻古巴女大使与来宾三八节共品中国茶文化
- 安化县,四措并举强力推进茶园基地建设
- 发挥徽茶资源优势 六点建议促推加快茶产业发展
- 雷山,龙头茶企带动培育雷山银球茶系列品牌
- 技术资金扶持 统商标助力打响咸安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