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茶叶山场,罗源场惊现安徽岳西( 二 )


【千年古茶叶山场,罗源场惊现安徽岳西】资福寺前门
岳西县汤池畈有罗源山
宋史提到的舒州罗源场在哪里?一直是个谜 。破解这一千古之谜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在古舒州宋代叫罗源的地方 。
舒州系安庆市前身 。隋为同安郡,唐改为舒州 。北宋初年,称舒州同安郡,北宋政和年间改为舒州德庆军(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取同安、德庆尾字,合称安庆 。
《安庆府志》(1722年版)载,潜山境内有资福寺,资福寺,在汤池畈罗源,宋创明废 。《潜山县志》(1920年版)载,资福寺,汤池畈罗源山,宋庆历创(1041); 该志还有资福塔,在资福寺的记载 。
上述史料证明:宋代,舒州(即现安庆)有罗源山(或罗源),在潜山汤池畈境内;罗源山建有资福寺,寺有资福塔 。方志所指潜山汤池畈,1936年岳西建县,划归岳西,现属岳西县温泉镇 。
为一探罗源究竟,笔者沿资福寺、资福塔这个线索,来到岳西县温泉镇资福村,走访了包括该县原国土局局长王学元、步文友谊希望小学校长王岳进在内的一批知情人士,并考察了现场 。
在资福村我们得知,温泉镇汤池畈确有罗源山、资福寺、资福塔,均在温泉镇资福村 。资福寺为前后两重,建国前还有香火,建国后改为民居 。现在寺的前重建筑,门壁尚存,后重大殿已坍塌拆除 。资福塔位于罗源山山腰,在资福寺东约两百米处 。为宋建七层四方石塔,上世纪60年代扫四旧时炸毁 。笔者看到,现在的塔基已垦为桑园,塔用石料,部分砌了河坝,部分散落在寺前的古道上,塔顶端的那块上圆下方、饰莲瓣图案的基石,正被居民当作洗衣石在使用 。
罗源山海拔400多米,是中敞如堂的汤池盆地中心和制高点 。据王岳进校长介绍,这里与汤池盆地边缘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山口距离相等,全为八里,过境古道通达山外各地 。笔者攀至罗源山顶,放眼望去,汤池盆地尽收眼底,四周茶园葱茏,别墅点点,古道悠悠,风光怡然 。
资福塔原址
罗源场在罗源山区域
那么,岳西汤池畈的罗源山,是否就是赫赫有名的宋代罗源场所在地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这除上述地名、年代与罗源场的设置完全吻合外,还有如下理由 。
丘陵地貌,宜于种茶 。宋十三山场是茶叶收购和管理机构,全设在茶区 。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当时茶区,多为丘陵 。罗源山地域,东为汤池畈,西为莲云畈,其地正是介于两畈之间的丘陵,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现在这里依然是温泉镇重点茶区 。
开发较早,环境优越 。该地自古就有人类活动,境内祠堂岗遗址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的石铲、石斧等 。到了宋元,更是人口集中,繁荣一时 。这里作为政府机构所在地,不仅人气旺,供给方便,还因地势较高,无水患之虑 。
古驿道上,货运便捷 。罗源山处汤池盆地正中心位置,过境古道四通八达 。以此为起点,东北向古道,经石关、界岭、大歇、梅岭,出姚河,达六安、山东;西向古道,经黄沙岭、来榜、河图,出白帽,到英山、汉口;东南向古道,经响肠、沙岭,出水吼、石牌,入长江,往苏、沪、杭等地 。
本土戏曲,传唱榷茶 。榷茶规定,山场除收购、发运茶叶外,还要对茶户发放茶叶本钱(高利贷) 。这项事务在本土戏曲岳西高腔中有明确记录 。奴在家中点茶园(种茶),点起茶园十二亩,当官写纸交茶钱 (岳西高腔《采茶记》唱词),说的就是茶叶山场对园户付本钱的事 。这证明,古时榷茶制度曾在岳西山区广泛推行 。
茶业是岳西县最大农业特色产业,现有茶园14.5万亩,产值3亿多元 。舒州罗源场原址在岳西县温泉镇被发现,为该县1000多年前就大量出产茶叶提供了实证 。相信,这一发现,对提振岳西进一步做强茶产业信心、推进当地茶文化发展,都会有较大裨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