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悠悠 品武当道茶 悟源远流长之茶文化

捧起一杯清茶,喝的是山水,品的是文化 。
茶香悠悠,千古悠悠 。从神农尝百草到老子定茶道,从尹吉甫的《诗经》到陆羽的《茶经》,从昭君带茶出塞到诸葛传茶边陲,从皇室贡品到民间野炊,这若隐若现的缕缕茶香,牵引着一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 。
作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积淀了深邃的文化底蕴 。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武当道茶,先说茶
中国茶叶博物馆展厅的前言中,起始便是这样一段话:茶,自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已吟咏了几千年之久 。
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茶,源自《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武当山南依神农架原始森林,相传便是神农炎帝尝百草之地 。古老而神秘的秦巴山区,是我国茶叶主要的发源地之一 。
那么,将这一个茶字吟而咏之的第一人又是谁呢?
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告诉我们,这个人便是中华文化元典《诗经》的编撰者尹吉甫 。
细读《诗经》,其中有七首写到了茶.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采荼新樗,食我农夫. 在《诗经出其东门》中,还有一句有女如荼,把见到的女子,比作又轻又白的荼花 。
中唐以前,古人称茶为荼.这正如现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诗云:古称荼苦近称茶,今古形殊义不差 。
尹吉甫又何许人也?此人乃2800多年前的周朝太史 。《郧阳府志》记载:尹吉甫房陵人.
可以想象,面对远古纯朴的民风,这位出生于房陵的知识分子,飘然秦巴,采风汉水,借着武当一杯杯清茶,大发诗兴,吟哦出千古不朽的名句 。
到了唐代,一代茶圣陆羽为考茶源,踏遍青山,浪迹天涯,终于得出结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
如今,在房县桥上乡千坪村海拔1100米的山坡上,一棵基部围径达3.2米的古茶树仍是神采奕奕.专家考证,其树龄在千年以上 。这与陆羽之说,竟是不谋而合 。
相传,唐中宗李显由太子贬为庐陵王,居房陵,途经竹溪梅子垭,偶染暑疾,昏厥于地,时人采梅子垭茶煮而饮之,病状全消,颇感茶味佳美,遂用梅子茶敬献母皇武则天 。武则天品后大加赞赏,钦定为贡品,梅子贡因此得名 。
竹溪梅子垭,至今仍保留着48株古贡茶树 。
一杯武当茶,浓缩了多少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
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 武当道茶,再说道
茶与道,素有不解之缘 。
茶道源于老子 。《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老子第一个将茶作为道家待礼之物,并纳入道的范畴、礼的规范 。
而武当道茶,源头在道 。相传真武祖师在武当修炼,日常以饮茶修性养生,终于得道 。此后,每逢三月九月九,武当道人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用最好的茶敬奉真武祖师,并将这一仪式沿传至今 。
游览武当山,翻过太子坡,有一座元代古建筑,名叫八仙观.相传,八仙过海,到大岳太和山参加玉皇大帝册封真武盛会,慕名武当道茶,在老君堂盗来修性养生的长寿道茶,八仙群聚在一片古茶树下,煮茶品茗,茶醉得道,故建八仙观 。山民以这里聚仙藏气,世代植茶,成为盛产道茶而闻名的八仙观村 。
【茶香悠悠 品武当道茶 悟源远流长之茶文化】道教源于道家,道家钟爱道茶 。道家与道教一脉相承,道教与道茶相伴相生,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道茶文化 。
武当道茶,茶中有道 。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说,武当道人,对道茶妙用有其三:一是养生健身 。饮茶能清心明目,生津止渴,让人心旷神怡 。二是消食祛病 。俗话说,十道九医,道人注重道茶的药用价值,古往今来,有不少道人饮茶消病 。三是修身养性 。道人悟道,讲究和静怡真,沏杯好的道茶,闻香观色,品味人生,调整心态,净化心灵,彻悟茶道、天道、人道,得到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平和与洒脱 。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赠武当道茶八个字:品茶论道,感悟自然 。其中意味,耐人琢磨 。
独具魅力的山水文化
武当道茶,也说武当.据《武当山志》记载:武当山,亦名仙室山、太和山,方圆八百华里,风景旖旎,群峰耸峙,飞云荡雾,气势磅礴,古木参天,泉水潺潺,气候宜人 。
道之相传于武当,因为武当的神奇和秀美;茶之起源于武当,因为武当特有的区位和生态 。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武当山脉,最是适宜茶叶的生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