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标准体系的繁杂,标准的更新速度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 。规范我国的茶叶标准体系,将我国现有的标准进行清理,废除老的不合适的标准,制定合理的统一的标准 。在标准体系结构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方式,由国家统一制定安全指标和基础标准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增加先进发达地区的试验数据,提高国际接轨度 。通过标准来提升我们向身的质量水平,达到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 。
建议
国际茶叶贸易中出现的技术性壁垒,主要体现在安全指标方面 。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建议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指标的检测、研究能力 。欧盟、日本等先进发达地区和国家在残限量指标规定的比较多而且比较严格,一方面是出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存在有意提高技术壁垒门槛的问题 。比如日本,因其本身也产茶,所以其限量指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实验室能完整检测日本提出的在茶叶中使用的80多种农药品种,许多农药品种我们还未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有些农药的标准品无法获得 。因此提高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是应对工作的根本 。
2.加强替代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欧盟、日本针对个别农残限量要求ND(不得检出)或≤0.02mg/kg,说明这些地区对这些农药已经禁用,所以这种壁垒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我国加快替代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而不能被动地处在西方查一个,我们就禁一个的局面,因此,加强替代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用合理用药,开发生物、农业、物理生态的方法控制病虫害(IPM),是我们变被动为主动的前提条件 。
3.加强对国际、国外标准的跟踪能力,建立产品出口预警机制 。由于人们对健康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大批的高毒、高残农药在被淘汰,使得当今的农药结构正处在一个调整期,农残指标变化迅速 。发达国家和地区频频利用指标来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密切关注进口国的各类标准或法规的变化、对外贸易中出现的实例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特别是向企业发出预警通知,从而达到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 。
4.大力发展有机茶 。影响茶叶安全指标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农药的使用情况 。而有机茶则避免了这些因素,因此,大力发展有机茶,也是提高我国茶叶总体质量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
【国 内外茶叶标准技术法规分析】5.加强生产过程管理 。只有从根源抓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产品的质量 。产品的农残检测只是治标,而规范生产过程的管理才是治本.目前国内的无公害茶叶、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的认证对规范茶叶生产过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要适应日益变化的世界贸易环境仅此还不够 。作为一个出口产品必须建立国际通行的生产过程管理体系,因此要引导出口企业建立GAP(良好的农业实践)、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和SQF(安全、质量、食品)认证 。
推荐阅读
- 中国茶叶农残检测专利授权落户福建
- 广州茶市,三茶品稀土超标 茶叶合格率仅八成
- 盛世喝茶 众企发力茶叶礼盒包装市场
- 正月走亲访友 我国南方春节的三道茶
- 中国茶道不叫茶道 只是茶的道道
- 松桃东太万吨茶叶加工厂年产值将达7亿
- 茶叶网购增长迅速 四度营销策略助茶企突破
- 中国茶业难题,如何推动行业全面转型升级
- 从三国电影赤壁看中国茶文化
- 中国文士茶道,以茶雅志 茶助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