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阳穴

至阳穴位位置标准定位:至阳穴在背部 , 当后正中线上 , 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 , 属督脉 。

至阳穴

文章插图
至阳穴的准确位置图
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 , 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
取穴方法至阳穴位于脊柱区 , 当后正中线上 , 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俯伏或伏卧位取穴 。
俯伏或俯卧 , 于后正中线 , 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
穴位解剖至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 , 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七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
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 。
至阳穴的作用至阳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灵台穴及外散于脊背各部 。
至阳穴功效:壮阳益气 。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
主治病症至阳穴主治咳嗽 , 气喘 , 黄疸 , 胸胁胀闷 , 脊背强痛;以及肝炎 , 胆囊炎 , 疟疾等 。
至阳穴主要用于胸肺、肝胃疾患等:如胸胁胀词、咳嗽气喘、腹背相引痛、腰背强痛、四肢重痛、疟疾 。
现代又常用至阳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肝炎、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下垂及带状疱疹等 。
【至阳穴】主治胸胁胀痛 , 脊强 , 腰背疼痛 , 黄疸 , 胆囊炎 , 胆道蛔虫症 , 胃肠炎 , 肋间神经痛 。
穴位配伍至阳穴配曲池穴、阳陵泉穴、脾俞穴治黄疸;
至阳穴配天枢穴、大肠俞穴治腹胀、肠鸣、泄泻;
至阳穴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悸、心痛 。
至阳穴配列缺穴治咳嗽胸痛 。
至阳穴配肝俞穴、脾俞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治传染性肝炎 。
至阳穴透胆俞穴可治胆道蛔虫症 。
至阳穴配配阳陵泉穴、日月穴 , 有疏肝利胆 , 清热止痛的作用 , 主治胁肋痛 , 黄疸 , 呕吐 。
至阳穴配心俞穴、内关穴 , 有宽胸利气 , 温阳通络的作用 , 主治心律不齐 , 胸闷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之灸之 , 热则泻针出气 。
针刺方法向上斜刺0.5~1寸 。
艾灸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至阳穴解析至阳 。至 , 极也 。阳 , 阳气也 。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 。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 , 至本穴后 , 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 , 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 , 故名 。
金阳 。金 , 肺金之气也 。阳 , 阳气也 。金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纯阳之气 。理同至阳名解 。
至阳为经穴名(Zhìyáng GV9) 。出《针灸甲乙经》 。属督脉 。别名肺底 。至即到达 , 阳为阴之对 , 此穴在第七胸椎下 , 与横膈平 , 经脉至此已从膈下的阳中之阴到达膈上的阳中之阳 , 故名至阳 。
研究进展针刺至阳穴组 , 可使食管平滑肌有所弛缓 , 黏膜皱襞可因此在吞钡检查时显影更加清楚 , 故可应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的检查 。
至阳穴也是胃大部切除术的常用针麻用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