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茶馆吸引国内外嘉宾捧场

【明星茶馆吸引国内外嘉宾捧场】设在设计展展场外的这个茶馆 , 恢复了已经消逝了近三十年的成都造茶叶成都三花 , 同时还恢复了川西茶馆的老虎灶 , 这些貌似简单的物件与符号也唤醒了许多老成都人的记忆一张方桌 , 几张竹椅 , 三五人围坐 , 端起资格的三花盖碗茶 , 入口是沁人心脾的茶香 , 抬头是展厅内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 , 品茗论道交流心得
采访人员在茶馆门前看到 , 一句年关已到 , 各照衣帽的标语和一双破旧不堪的童鞋 , 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设计展展场负责人傅熙林介绍说 , 这不是一家单纯的茶馆 , 项目工作人员通过义卖盖碗茶的方式 , 将卖茶的利润所得 , 全部用于成都义工网在凉山州布拖的公益项目脸盆计划中 , 在寒冬来临前 , 为国家级贫困县凉山州布拖县的孩子们募集过冬的鞋子 。
这家茶馆也成为了明星 , 不仅周春芽等着名艺术家来捧场 , 甚至来自美国、意大利等国媒体采访人员也专门来采访 。国庆期间 , 威尼斯副市长蒂奇亚纳阿戈斯蒂尼一行参观双年展 , 也专门来这里泡茶馆 , 感受闹中取静 , 忙里偷闲 , 张弛有道的成都生活方式 。
设计展负责人:
补鞋也是一门设计艺术
提到成都休闲方式 , 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喝茶!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傅熙林谈到了设计茶馆项目的初衷 , 设计理念 , 便是想带给观众一个田园般的空间 , 除了展场内的绿色植物布置 , 闲适的生活也是‘田园生活’必不可少的 , 而成都原本就是休闲之都 , 喝茶是必不可少的休闲方式 。于是 , 策展团队便联系上了成都文殊坊的茶馆 , 巧合的是 , 成都义工网的老黑提到了脸盆计划这个项目 , 与设计展谋断有道的主题很符合 , 设计与社会产生的关系 , 是我们这次设计展探讨的方向 。
采访人员发现 , 每位在茶馆消费的观众 , 不仅能在此歇脚、品茶 , 他们还能获赠一份特别的明星片 。我们选用了老黑在布拖县拍摄的一些照片 , 大多是与设计相关的 , 例如:织布、课桌、眼镜等等 , 就算是孩子们破洞的鞋子 , 通过母亲的手缝补起来再穿 , 也成了一门设计艺术 。据了解 , 不仅茶馆卖茶所得款项会用于脸盆计划 , 设计展展览结束后 , 一些弃用的桌椅也会捐赠到布拖县的贫困孩子手中 。
成都义工:
公益是美好的行为艺术
除了设计展方面对脸盆计划的支持 , 成都义工网的创始人老黑更是功不可没 。老黑本名叫徐雪鹏 , 昨日 , 他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透露 , 自己从15年前就开始资助贫困学生 。最初只是个人行为 , 资助的学生也就十来个 。2005年一个外地朋友来到成都 , 我们一起做公益 , 资助的人数渐渐达到上百 。2006年 , 那位外地朋友返回家乡 , 老黑感觉到了孤单 , 于是萌生了建网站的计划 , 聚集民间的公益力量 , 为社会多做好事 。
2007年6月 , 成都义工网成立了 , 爱心从四面八方源源而来 , 最初单纯的助学项目也逐步拓展到了敬老院、贫困生助学和留守儿童关爱等领域 , 越覆越广 。至于参加此次设计展的缘由 , 是因为策展方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寻找本土元素嫁接进双年展 , 联系到了文殊院的盖碗茶 , 正好我在文殊院做义工 , 而且从小喜欢喝茶 , 对茶文化也有一定了解 , 于是文殊院便让我们义工网来做这个盖碗茶 。老黑笑着说 , 在我看来 , 公益也是种很美好的行为艺术 , 如何去把它做得更好 , 也是考验人的设计能力 。
老黑告诉采访人员 , 从展览开幕到现在 , 他们已经卖出了120多杯茶 , 其中成都三花和素毛峰每杯25元 , 碧潭飘雪和竹叶青每杯30元 。着名艺术家周春芽还有威尼斯副市长等贵客 , 都喝过我们的茶 。现场有关于脸盆计划的简单介绍 , 不少好心观众经常还主动提出不用找零 , 每杯茶的平均收入都可以带给布拖的孩子们一双鞋 。我们批发到的军用胶鞋每双十几元 , 加上十几元的运输和人力成本 , 刚好够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