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级别越高的人,越容易沟通( 二 )


而当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很低、经验过浅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缺乏弹性 。
这时,无论别人再怎么和他描述不同的场景和情况,他都无法想象和理解这些完全超出他认知的东西 。
所以,尽可能多地通过不同方式扩大眼界、提升认知,也是提升沟通能力的一部分 。
 
表达中,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在谈到表达能力时,很多人都觉得,一个有着良好表达能力的人,必定要有极强的语言天赋、甚至很有文采 。
其实不然 。
日常生活和工作,不是文学作品,我们不需要口吐莲花、字字珠玑,你只需要把话说明白、达到目的就可以 。
当然,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实现 。因为,这背后不但需要清晰的逻辑,更需要时时记住,我们是在对谁说、为什么而说 。
曾指导拍摄《西雅图未眠夜》的著名导演诺拉·埃芙恩,年轻时曾是名采访人员 。
她曾回忆到,自己之所以能成为采访人员,要归功于高中时的新闻课老师 。
这位老师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时,就彻底颠覆了诺拉关于“表达”的认知 。
当时,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任务:给校报要刊登的一个新闻事件拟一则导语 。
导语,被称为“新闻的生命”,导语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人们会不会读这则新闻,能不能理解新闻传达出的信息 。
当时老师给出的新闻事件是这样的:
贝弗利高中通知,全体教职员工于下周四,前往萨克拉门托,参加一项教学方法研讨会 。与会发言者包括:人类学家玛格特·米德、芝加哥大学校长兼教育学家罗伯特·哈钦斯,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埃德蒙布朗 。
(你可以试着想想,自己会写个什么导语)
学们给出的导语,都大同小异:某某名人,下周四将在萨克拉门托与贝弗利高中教职员工举行研讨会 。
看似已经很精简了 。但当老师公布他给出的导语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这才是导语!
老师的导语,只有六个字:下周四不上课 。
这六个字,就足以说明最精确的表达所应包括的全部内容:明白你的听众是谁,告诉他们那些和他们有关的、他们需要的信息,就够了 。
如果他们想了解更多,自然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但如果他们不需要了解其他,那么,说得越多,越容易造成混乱和误解 。
这也是麦肯锡顾问芭芭拉·明托在她的畅销书《金字塔原理》中表达出的核心内容:
思考时,要自下而上地想问题,但在表达时,则要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来表达,先告诉对方那些与他们最相关的结论,再根据情况一步步展开 。
有效表达的背后,是清晰的逻辑思维,而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要求一个人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到全局 。
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层级,与他的沟通方式,看似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那些职业路径发展顺利的人,一定是个不错的沟通对象 。
与其说,他们有更高的情商、更谦和的态度,不如说,他们明白,解决了沟通的问题,就解决了职场上绝大多数的问题 。
而让沟通得以更高效的方式,绝不是盯住自己该如何说、如何表现,而是无论在聆听、理解、表达的任何一环,都以实现结果、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 。
关注并真正理解对方所表达、所需要的信息,才是沟通的最短路径 。

【为什么级别越高的人,越容易沟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