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节的风俗 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二 )
晋代,正式定粽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品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明清两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据说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口彩 。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 。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 。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
据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中说,周代已有“蓄兰沐浴”的习俗;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 。”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 。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 。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 。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
在端午节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祈求平安长大 。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
经过2000多年的演变,后世流传在端午节“纪念历史人物”的说法很多,主要有四位历史人物,第一位就是众所周知的——战国时期,屈原;第二位——春秋时期,伍子胥;第三位——东汉孝女,曹娥;第四位——春秋晋国,介子推 。虽说,四位皆是史学记载中的先贤,但是在学术界对端午节与纪念历史人物的捆绑是有很大质疑的,认为是后世的杜撰附会 。
推荐阅读
- 梦见自己换了一双腿 梦见自己的脚被换了
- 蜻蜓会捉害虫吗 蜻蜓是怎么捕捉害虫的
- 饵料|钓鲫鱼的酒米五花八门,老钓鱼人带你正确认识酒米,少花冤枉钱
- 感冒快好的时候会鼻塞吗,鼻塞是感冒快好还是加重
- CPU处理器|粘合万种芯片的“万能胶”:真是摩尔定律的续命丹吗?
- 极简主义装修风格的特点是什么
- 七大文明奇迹中高度最接近胡夫金字塔的是 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吗
- 一件代发能不能挣到钱 一件代发是怎么赚钱的,过程是什么
- 保密文件柜的选购技巧
- 老抽酱油是干啥用的 老抽跟酱油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