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泡:入口微苦 , 涩较轻 , 舌底生津迅速 , 水较软柔 , 栗香明显 。
第二泡:胶质感渐浓 , 苦较重 , 反映在喉后部 , 七秒左右化甘 , 口感饱满 , 粟香浓 , 涩较长 , 反映在上齿两侧 。
第三泡:汤质醇厚 , 如米汤般浓稠饱满 , 苦如第二泡 , 涩感较长 , 喉底甘韵渐浓 , 生津不绝 。
第四泡:如上 , 已达到茶的最佳喉感 。
第五泡:苦涩渐弱 , 入口甘醇 , 汤软滑饱满 。
第六泡:苦极弱 , 涩在 , 香味依旧 , 水软滑 。
第七泡至第八泡保持韵味和口感 。
第九泡:甜味彰显 , 苦无涩轻 。水质依然软滑 。
第十泡至十二泡为闷泡 , 甘爽软滑 , 口感清香 , 木质甜感明显
当然 , 一定不排除另类而特殊的爱好者对于涩的情有独钟 。总之 , 在采茶、制茶、泡茶、饮茶时如何除涩 , 好像成了一种游戏 , 成了一门知难而进的学问 , 有规矩、有门槛、有难度 , 因而也有乐趣 。
人们给予茶许多美名、爱称 , 诸如佳茗、叶嘉、雀舌露、灵芽、瑞草、雪芽等等 , 每一个美名之后都包含着不乏浪漫色彩的解释或者对应着渗透了个人情怀的诗文 , 不过茶涩的事实表明 , 即使像备受人们宠爱的茶叶 , 本身兼备幽香、回甜、静心、醒脑等诸多优长 , 也难免不被人们抓住涩的把柄 。
推荐阅读
- 普洱茶友分级 你喝到哪个级别了呢
- 茶叶的陈放:陈茶不定越陈越香
- 湘西黄金茶香飘隘口
- 普洱茶中的散茶和茶饼有何区别
- 老班章茶气足正纯
- 茶叶也有掺假 消费者需警惕
- 普洱茶只是茶中小茶类
- 细品茶水的多种用途
- 宋代茶叶有哪些名品
- 红茶可通过冷后浑来观察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