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明月湾古村的抢救性保护:村镇共管,盼更多支持

2019年 , 随着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 , 作为取景地之一的明月湾古村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这个在剧中粉墙黛瓦、云水接天的古老村落成为全国游客向往的居所 。明月湾古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岛上的金庭镇 , 所属行政村为石公村 ,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相传因春秋时代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曾在此共赏明月而得名 。明月湾现存的古建筑有20余处 , 其中4处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9处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投入大、回报低的工作 , 如何在有限的投入下最大可能的保护好古建筑是很多地方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2021年7月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组成的“记录中国”团队来到苏州西山岛 , 尝试探索明月湾古村保护与发展背后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的废墟:修复前的明月湾二十多年前 , 江苏籍作家高晓声曾数次到明月湾 , 在他眼中 , 明月湾虽有高屋大宅、橘树梅林 , 却仍然被贫穷淹没 。他写道 , “断垣残壁 , 一地荒草……游人难以到此 , 盖亦不忍看此惨状 。”1995年 , 明月湾还没有修路 , 村民挣扎生存 , 古建筑更是处于无人照管的状态 。在当时 , 明月湾只是历史的废墟 。就算在今天 , 也依然能够清楚地看见这些建筑曾经倒塌的痕迹 。修复前的明月湾残存的是没有砖石的街道、松动塌陷的河堤、缺少防护的桥梁 , 连带着杂草丛生的院落和坍圮斑驳的土墙 。就连祠堂 , 每个宗族祖祖辈辈最为珍惜的土地 , 也沦为飞鸟的庭院和杂草的天堂 。这座村庄被断壁残垣和葱茏野草包裹着 , 只看得见缝隙 , 却看不见光亮 。

记录中国|明月湾古村的抢救性保护:村镇共管,盼更多支持

文章插图
过去的明月湾的一隅——杂草丛生 , 路况糟糕 。  受访者 供图
彼时 , 这里没有工厂也没有游人 , 只有农民抱着世代相传的家业 , 无声地重复上一年发生过的一切 , 重复劳动 , 重复挣扎 , 也重复贫穷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比村民的生存更严峻 。正如高晓声在《再访明月湾》中提及的:“……主人大都不愿修理,一则工程浩大 , 二则住着也不如现代房屋舒服 , 任它倒塌也罢 。”难以维生的村民并不愿意修整这些老旧破败的房屋 , 他们也没有进行修缮的技术和资本 。因时代变迁而失去工作的老人坐在岌岌可危的楼宇之下 , 与这些砖瓦石块一起无所适从 , 不知何时就会轰然倒落 。
记录中国|明月湾古村的抢救性保护:村镇共管,盼更多支持

文章插图
保护整治前的茶楼仅剩断垣残壁  受访者 供图
村镇共管:明月湾的保护与开发2003年 , 高晓声去世后的第四年 , 他所期待的明月湾未来图景开始起绘 。明月湾的独特性决定了一切改变必须建立在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的前提下 。作为2003年开始参与保护工作的成员 , 曾任金庭镇古村保护办负责人的邹永明对此深有感触 。与周边其他村落不同 , 明月湾古村的宗族构成相当复杂 , 历史上共有黄、秦、邓、吴四个较大的家族在此和睦共生 。另外 , 明月湾也极具文化底蕴 。无数诗词歌赋都曾经涉及这片土地 , 记录着这里的生活节律和村庄面貌 。当地保护和开发的规划 , 就建立在对明月湾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系统整理之上 。2005年 , 明月湾古村的保护整治全面推开 , 一个关于保护整治和旅游开发的小镇故事 , 就此拉开序幕 。邹永明认为 , 要讲好这个故事 , 需要两方面并重:一是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整治 , 以吸引游客;二是对现有的服务设施升级提档 , 引导村民发展旅游 。
记录中国|明月湾古村的抢救性保护:村镇共管,盼更多支持

文章插图
邹永明接受“记录中国”团队采访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高文昕 图
对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实施起来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明月湾的古建筑产权非常复杂 , 一幢房屋可能有几十个产权人 。这种古代防范家族分裂的产权分割措施给当前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 , 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配套政策去打动居民 。另外 , 由于这些古宅的土地都属于宅基地 , 所有权无法交易 , 官方只能向村民提出为期三十年或更长的租赁诉求 , 由官方提供资金进行修缮后 , 再通过经营收回投入资金 。更大的困难在于古建筑本身 。一栋古建筑修复的同时 , 还有太多的建筑亟待抢救 。鉴于此 , 无论是村级层面 , 还是乡镇层面 , 都不可能独立完成古村落保护的任务 , 村镇两级最终合力 , 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 , 以先公后私、先易后难的顺序操作 , 力求给更多古建筑带来新生 。实践证明 , 这些政策切实地起到了保护古建筑的作用 。在保留古建筑文化价值和历史风貌的同时 , 村民仍然持有房屋的所有权 , 村庄成为景点对游客开放 , 村民可以获得经营收入 , 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