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夫妻圆梦航天:火箭发射“一头一尾”的浪漫

荔枝特报采访人员/李艾

90后夫妻圆梦航天:火箭发射“一头一尾”的浪漫

文章插图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图源新华社)
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前,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内每一个人都在各自岗位上进行着最后的准备 。
12时41分,火箭点火升空,“铜鼓岭雷达跟踪正常!”,作为雷达操作手的杜静娴向发射场指控中心传输了这条语音播报;坐在指控中心监控间内的张晨曦听到了妻子的播报,同时密切注视着大屏幕上任务态势的展示情况,各个分系统的数据信息汇总到他这里并得以展示在屏幕上,这其中也包含着妻子传来的部分 。
同为90后的张晨曦、杜静娴,相识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又先后前往文昌,圆梦航天 。
90后夫妻圆梦航天:火箭发射“一头一尾”的浪漫

文章插图
 (受访者供图)
在火箭发射的全过程中,杜静娴所在的测控站需要对火箭进行瞄准定位,发射塔临海耸立,因此杜静娴的工作也被形象地称为“万里海天第一棒” 。与之相比,张晨曦则是这场发射接力赛的最后一棒选手,在信息流的末端进行汇总,并做“信息展示的窗口”,信息流上的“一头一尾”,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与航天的浪漫 。
随“天问一号”而噗通直跳的心
90后夫妻圆梦航天:火箭发射“一头一尾”的浪漫

文章插图
(受访者供图)
张晨曦说,在“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的时刻,甚至听见了自己的心跳 。
为这一刻,张晨曦和同事曾反复验证测试参试软件 。今年7月初,完成硕士学业的他,重新返回文昌,随即便投入了“天问一号”探测任务的紧张筹备 。
这期间,张晨曦的工作内容包括指挥分系统下的任务态势展示,三维动画模拟火箭发射过程,以及利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研发辅助决策与移动平台展示两个项目 。虽然需要时常工作至深夜,但在他看来,这并不足以为人说道,“我只是在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与身边那么多优秀的前辈相比,需要迎头赶上的还有很多 。”
这并不是张晨曦第一次参与火箭发射任务 。2016年6月25日,他第一次参与并见证的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那是文昌航天发射场打出的漂亮首战 。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他说最贴切的形容就是“激动”二字,“那时候第一次参与发射任务,每一步要做什么就像是电影画面一样在脑海里飞速且重复地演练着,当任务顺利完成后,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乐 。”
而四年后,面对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张晨曦的心情更加复杂,“这一天我们等了太久,准备了太久!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再一等就是下一个两年” 。
大约每隔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火星冲日,火星冲日意味着这时可以使用较小花费将探测器送往火星 。早在2016年,我国火星探测项目正式立项的消息传出,当年国家航天局即表示,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 。
张晨曦说,与探月相比,火星探测对于火箭和探测器的要求都更高,目前探测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仅仅成功了第一步,这一步的成功对于他和文昌发射中心的每一个人而言,既收获了长年累月埋头苦干终出成绩的喜悦,也对接下来的任务开展充满着美好的憧憬 。
航天赛场上的巾帼风采
90后夫妻圆梦航天:火箭发射“一头一尾”的浪漫

文章插图
(受访者供图)
2015年,19岁的张晨曦走出大学校园,出于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他选择并最终成功进入了我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文昌航天发射场 。两年后,在梦想与爱情的双重驱动下,杜静娴也如愿进入了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 。次年,二人结束五年爱情长跑,正式结为夫妇 。
与名字中“娴静”的取意不同,在工作岗位上,她展现出的是一副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 。来到文昌发射场后,她先后担任安控设备和雷达设备的操作工作,尽管这些都与她所学的专业有很大不同,但是她总能快速掌握,在精准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有所突破 。
杜静娴的日常工作需要在海量的测量数据中准确拦截、处理错误数据,与此同时,她也会参与软硬件设备的检测,曾有一次,她在结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同事们所讨论问题的症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