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 不重形式 而在于心】一杯茶 , 品人生沉浮;平常心 , 造万物世界 。在人生的旅途上 , 重要的不是目的地 , 而是一路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 但愿我们守住宁静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 , 在时有细雨滋润、天清气爽的季节 , 春风又吹绿了漫山遍野的茶树 , 碧绿的嫩叶和春光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 那种清新惬意而又浓郁醉人的气息 , 真是沁人心脾!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 , 内容丰富 , 仅茶叶的品种和特色之多就足以让中外宾客赞不绝口!据专家考证 , 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 。中国的茶饮始于殷周 , 兴于汉唐 , 盛于宋代 。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 , 也不叫茶 , 而被称为苦荼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 人们认识到了茶不仅可以治病 , 而且还可以清热解渴 , 又富于清香味道 , 是一种很好的饮料 。于是 , 人们便开始大量种植、采制 , 逐渐养成了饮茶的习惯 , 茶字也随之出现 。现在 , 悠久的茶文化俨然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之一 。
中国茶移植国外 , 日本算第一家 。但我不喜欢日本茶道的种种清规戒律、繁缛复杂的表演形式 。与之迥然不同的中国功夫茶 , 从欣赏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并举 , 玩味再三 , 确如白居易诗云:盛来有佳色 , 咽罢余芳香 。苏东坡也说:从来佳茗似佳人 。可见个中之味 , 回味无穷 。特别看见那些精于此道 , 须发皆白的老茶迷 , 三个指头捏一袖珍紫沙小茶盅 , 腾挪于鼻唇之间 , 或嗅或啜随心 。且双目微闭 , 如痴如醉 , 仿佛打坐的道人 , 外界外物全然不觉 , 让人不能不惊讶名茗的神奇 。
我今天只说喝茶 , 不敢说品茶 。古人对品茶是有讲究的 , 或于竹影窗前 , 或坐花丛之中 , 慢慢品啜 , 且耳能听泉瀑、丝竹之声 , 眼能断飞鸿、走兽之影 。坦诚地说 , 这种意境相当美 , 可惜在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中 , 好像悄悄地消失了 。
喝茶除了解渴外 , 还是很有情趣的 。比如 , 有一天 , 能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房里 , 桌上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 , 手捧一本爱读的书 , 对着这杯雾气氤氲的绿茶 , 吹开上面的烟雾 , 凝视那些如剑似针般的碧叶慢慢地在杯中舒展、跳跃 , 确有一种进入春天生机勃勃的茶园的感觉 。茶水由透明变为淡绿 , 茶叶在杯中欢悦地舒展 , 渐近沉寂 , 一片片呈现出采摘前的自然状态 。唐代诗人刘禹锡传神地道出了新茶的色香之美:木兰沾露香微似 , 瑶草临波色不如 。现在 , 正值清明时节 , 新茶已陆续上市 , 购茶者趋之若骛 , 品上一口新采的茶 , 吐一口郁悒之气 , 好舒服 , 好惬意 , 于是整个身心在这一刻松驰下来 。
喧嚣尘世 , 繁华人间 , 各种引诱纷至沓来 。最能净化心灵的除了书与音乐之外 , 恐怕就只有一杯好茶了 。诚然 , 如今品种繁多的高档饮料数不胜数 , 且包装艳丽堂皇 , 无不引诱着我们的感官 , 但又有哪一种饮料可与绿茶那清醇、自然的口感相匹敌?岂有茶的清淡与馨香入口入心呢?!
古人谓品茶:一人得神 , 二人得趣 , 三人得味 。喝茶需要有一种心境 , 一种气氛 。在蛐儿浅吟低唱的夏夜 , 一手执壶 , 一手翻书 , 虽身处喧嚣凡尘 , 面对酷暑炎热 , 心底也就多了几分清爽与安宁;在深秋 , 月明星稀的午夜时分 , 萤火虫穿梭于草木之间 , 若得二三知已 , 于桂花树下 , 长石作案 , 临风把盏 , 赏月品茗 , 那情趣自然是逍遥快乐无比 , 如进入春江花月夜或雨打芭蕉的意境之中 , 哪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然至冬夜寒窗 , 卷帘之内 , 泡一壶热茶 , 于小火炉边轻品慢饮 , 听室外雪落梅枝 , 风拍竹叶之声不绝于耳 , 乍暖还寒最让人倦怠困乏 , 更易生感伤闲愁 , 这时 , 一杯清茶入口 , 顿觉心旷神怡 , 精力倍增 。你定会从淡淡的茶水中得到些许感悟 。于是 , 无论窗外春夏与秋冬 , 只要有一杯清茶 , 便有盎然的生机 。以平淡之心轻快地跨过坎坎坷坷 , 从容地向前走去 。
推荐阅读
- 爱尔兰的茶史与茶俗
- 谁是陪你起喝茶的那个人
- 有雨的季节喜欢喝茶
- 低调的人 辈子像喝茶
- 你喝的是茶还是心理
- 粗茶 才够味
- 有种喝茶总让我憧憬
- 原来古人是这么喝茶的赏古代茶事美图
- 喝茶是种心境的陈化
- 喝茶 随心所欲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