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舌、甘露、毛峰、竹叶青傻傻分不清怎么办?( 五 )


武夷雀舌武夷雀舌不是绿茶,属于乌龙茶 。外形巧若雀舌,色泽呈褐绿接近黑色,果香味浓厚,汤色橙黄澈亮,茶汤入口顺滑,浓厚回甘 。武夷雀舌是武夷大红袍的改良繁殖品种,继承了大红袍的不少优点 。冲泡至最后展开叶底时,能看到武夷岩茶所具有的“绿叶红镶边”之特点 。
最后总结一下,其实雀舌是绿茶的一种形态,外形主导,制作工艺可能因茶区传承工艺不同,但是大体上的冲泡品饮感受接近,如果要分辨,需要深入的体验才能有能力区分 。
一般初学者,只能按图索骥从产品来源确保购买到的是原产地的正宗产品 。
2、甘露甘露在茶叶历史中的命名过程,来源于四川蒙顶山,而蒙顶甘露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
(1)关于甘露的名称起源
甘露的历史起源几乎是所有茶叶名称中最早的,相传自两千多年前,名山人(今四川雅安名山县)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上清峰,“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因为这七株茶树年长日久,春生秋枯,岁岁采茶,年年发芽,虽产量极微,但采用者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当时被人们称为“仙茶”,这也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
蒙顶甘露源自历史上的蒙顶茶历史上的“凡茶”,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卷曲(揉捻)型绿茶,是在宋代蒙山名茶“玉叶长春”(公元1112年)和“万春银叶”(公元1120年)演变而来 。

雀舌、甘露、毛峰、竹叶青傻傻分不清怎么办?

文章插图
雀舌、甘露、毛峰、竹叶青傻傻分不清怎么办?

文章插图
蒙顶山的种茶历史悠久,拥有有文字记载 2000 多年的人工栽培史和 1169 年的贡茶史,具有 “形美、香高、味爽” 的品质特点 。主要有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蒙顶黄芽、玉叶长春、万春银叶等历史名茶,其中蒙顶甘露是最具代表的一款历史文化名茶,也是中国卷曲形名优绿茶的杰出代表、中国最早出现的卷曲 (揉捻) 形绿茶,还是中国十大名茶,被誉为“人间甘露”,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
雀舌、甘露、毛峰、竹叶青傻傻分不清怎么办?

文章插图
雀舌、甘露、毛峰、竹叶青傻傻分不清怎么办?

文章插图
“甘露” 作为茶名,最早见于南宋地理总志《方舆胜览》蒙山条:“在严道南十里有五顶,前一峰最高,曰上清峰,产甘露茶 。常有瑞云及现相影现 。” 这是甘露作为茶名最早的时间,距今近 900 年 。
明世宗嘉靖 20 年(1541 年)编修的《四川总志》、《雅安府志》有 “上清峰产甘露” 之记载,与《方舆胜览》一脉相承 。
雀舌、甘露、毛峰、竹叶青傻傻分不清怎么办?

文章插图
雀舌、甘露、毛峰、竹叶青傻傻分不清怎么办?

文章插图
明朝初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废团茶,兴散茶”和纪念 “甘露祖师” 吴理真的缘故, 甘露茶越加兴盛 。自此,蒙顶山茶贡品改为散茶,品名有甘露、黄芽、石花、雀舌、芽白等,其中甘露名列第一 。
初时散茶以蒸青制法为主,但出现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等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当时,上清峰所产 “甘露” 茶,经 150 年时间积淀,集历代制茶之大成,采用炒青制法,按 “半炒烘,形卷曲” 的工艺要求,精工细作,色、香、味、形并重,因而后来居上,品质最佳 。
这里道出了甘露的重要特性,炒青绿茶,形状卷曲 。
雀舌、甘露、毛峰、竹叶青傻傻分不清怎么办?

文章插图
雀舌、甘露、毛峰、竹叶青傻傻分不清怎么办?

文章插图
(2)蒙顶甘露的特色
蒙顶茶产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蒙山全年气候湿润,降水量充沛,常细雨蒙蒙,烟霞满山,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空气清新,土壤深厚肥沃,形成独特的生态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
蒙顶甘露的制法工艺沿用明朝的“三炒三揉”制法 。每年春分时节采摘,采摘细嫩的茶叶,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 。嫩芽外形紧凑多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汤色碧清微黄,滋味鲜爽,浓郁回甜;和普通的绿茶相比,滋味更加鲜嫩醇爽 。
这里说一句,蒙顶甘露是我十几年来一直都会重复购买的一款茶,自认为好甘露的口感和性价比优于竹叶青 。除了叶片卷曲多毫的特点,汤色偏黄色,且口感甘甜 。
与竹叶青、雀舌相比,甘露的外形很容易区分,卷曲多毫的就是甘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