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买雀舌喝,要回甘正且耐泡的,不想一次买太多,想长期定点采购,有推荐么?

谢邀,大致说一说,原则上不推荐 。
今天是2020年3月16号,我这边明前雀舌刚刚开始量采,第一天,
你所说的雀舌“回甘正”“耐泡”看似要求不高,其实要求极高!
雀舌作为茶叶里最顶级的绿茶形态,一颗小小的芽头却要满足“高香”“回甘快”“回甘正”“耐泡”“外形美观”五大特质,非常非常不容易 。
越是简单,越是接近大道,大道至简不外如是 。
它没有内含物质(茶多酚等)比较饱满的叶片补充口感,只是单芽而已;
采摘时间比较早,芽头比较鲜嫩,所以茶青的青气味比芽叶茶要重;
芽头比较小,内含物质肯定没有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的茶叶多,香气总量偏弱,一般香气做不高;
纯芽头茶想制作的耐泡(200ml的玻璃杯,至少三杯以上)更是千难万难!
看看下图的这张明前雀舌冲泡图在体会下我上面说的四句话是不是很有道理?

自己买雀舌喝,要回甘正且耐泡的,不想一次买太多,想长期定点采购,有推荐么?

文章插图
自己买雀舌喝,要回甘正且耐泡的,不想一次买太多,想长期定点采购,有推荐么?

文章插图
极少数的明前雀舌茶要达到以上几个要求,起步价1000元一斤(这是市面上最低的批发价,其他家最少翻一倍,大品牌翻3-5倍),低于这个价格只有外形没有实质,何况这种档次的雀舌不可能在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上流通,都是厂家的核心机密和技术,而压箱底的东西都是按需生产 。
工艺很难,能够掌握的厂家少之又少,
一是像碧螺春一样有分寸的破坏茶叶外壁而不损坏茶叶的形态,加快芽头茶内含物质析出速度散发高香和增加耐泡程度,但干茶外形不叫做雀舌了 。
一是是像竹叶青一样投入大量的金钱改造设备二次微波杀青,通过高新设备仪器的先进性精准监控调整温度湿度,最后严格的精挑细选出成品茶(精制过程) 。这样的成茶成本高昂(损耗很高) 。
三是像我家这样三次炒烘,有层次的锁住水分(增加耐泡度),二次高温提香,非常考验制茶师傅的经验水平 。唯一的缺点是干茶颜色微黄绿,也不算缺点,西湖龙井也是这个颜色 。
除此,别无他法 。
是不是看上去每种都很费时费工?这还是没考虑雀舌鲜叶的收购价格情况下,
所以我想以你的标准,明前雀舌不太可能选到心仪的品种,符合要求的明前雀舌价格不会低于1000元一斤(全国范围内) 。一是大部分的厂家没这个技术或者设备,二是只可能厂家直销 。
雨前雀舌应该会有价格合适的选择,那也得过了4月5号了,不过做得好的厂家也不多,
随着温度的升高,茶叶内含的茶多酚含量会几何倍数增加,回甘怎么解决是个大问题,也就是雀舌前两泡感觉是甜的,甚至连香气也是甜的,到第三杯才感觉出一丢丢苦味这个状态 。
温度湿度水分含量都不好控制,都有讲究 。
好茶不易得,好多回答都有推荐,过了清明再在雨前雀舌里面一个个试吧 。
雀舌茶经典,大致有以下的种类:
1、湄潭翠芽
自己买雀舌喝,要回甘正且耐泡的,不想一次买太多,想长期定点采购,有推荐么?

文章插图
自己买雀舌喝,要回甘正且耐泡的,不想一次买太多,想长期定点采购,有推荐么?

文章插图
产地:贵州遵义湄潭茶种:绿茶别名:贵州雀舌
自己买雀舌喝,要回甘正且耐泡的,不想一次买太多,想长期定点采购,有推荐么?

文章插图
自己买雀舌喝,要回甘正且耐泡的,不想一次买太多,想长期定点采购,有推荐么?

文章插图
历史沿革:陆羽《茶经》中就有“湄潭产茶且味美”的论述;元末明初湄潭的容山长官将当地产茶“播州方物”上贡朝廷,成为贡茶,那时的茶叶制作技艺被视为湄潭眉尖茶传统制作技艺的雏形 。清乾隆年间,湄潭随阳山人陈天禄(1782-1812)开垦9堡13湾茶园,按此技艺制作眉尖茶销往外地 。同治年间,家居湄潭大庙场的杨氏家族按此技艺从事眉尖茶生产 。清末民初,杨氏后人杨秀财(1914-1997)以茶为业,按此技艺加工制作眉尖茶销往遵义新洲等地 。早在抗战时期,湄潭地区,就仿照龙井种茶模式在山间开垦种植,1954年,湄潭县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湄潭翠芽 。
自己买雀舌喝,要回甘正且耐泡的,不想一次买太多,想长期定点采购,有推荐么?

文章插图
自己买雀舌喝,要回甘正且耐泡的,不想一次买太多,想长期定点采购,有推荐么?

文章插图
荣誉称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在2011年世界绿茶评比中荣获最高金奖 。先后荣获国家级金奖48次,2015年8月还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20年2月26日,贵州省湄潭县湄潭翠芽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