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行走,找寻中国内河到中俄界河的历史脉络

【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行走,找寻中国内河到中俄界河的历史脉络】从低低起伏的山头向俄罗斯那边望去,碧绿的河滩草原延展至湛蓝的天际 。如丝带般流动的额尔古纳河,曲折蜿蜒,仿佛同它多难多舛的千年历史纠缠在一起,生动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
七月的一个早上,我们离开风情万种的满洲里,一路向北 。继续行驶在广袤的大草原上,牧草青青,牛羊成群,毡房星落,炊烟袅袅,盛装的呼伦贝尔在它最好的季节,尽情呈现出所有的美丽与丰饶 。
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行走,找寻中国内河到中俄界河的历史脉络

文章插图
   
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行走,找寻中国内河到中俄界河的历史脉络

文章插图
   草地上有几个大大的泡子(水洼),倒映着一碧如洗的蓝天和悠悠白云,格外明艳动人 。当我们停车拍照时,有牧民策马而来:“骑马,越野,吃蒙餐?”,见我们无意停留,旋即打马而去,风中传来性急呵斥:“快走,快走,不许拍我的牛羊!”
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行走,找寻中国内河到中俄界河的历史脉络

文章插图
   50公里后,在一处加油站处左转,跨过额尔古纳河上的铁桥,往黑山头行驶了150公里,折转向左,再行驶40公里,通过五卡边检,我们便进入中俄边境的“卡路” 。
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行走,找寻中国内河到中俄界河的历史脉络

文章插图
   这是一条位于中国版图“雄鸡”后脑勺的边境小道,少有图文描写,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往东北方向延伸 。依次经过五卡、七卡,八卡、九卡,一直到室韦乡的临江屯 。所谓的“卡”是过去边境线上设的哨卡,满语叫“卡伦”,如今只保留了五卡和七卡,其他卡点均都成了一座座沿河岸的小村庄 。
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正源,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额尔古纳是通古斯语“honkirnaur”的音译,意思为鄂温克江 。《旧唐书》中称之为望建河,《元史》中称之为也里古纳河,《明史》中称之为阿鲁那么连,自清代开始称之为额尔古纳河 。其上源为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吉勒老奇山西坡的海拉尔河,向西流到新巴尔虎左旗阿巴图附近始称额尔古纳河,后折向东北,在额尔古纳市恩和乡附近同俄罗斯流来的石勒喀河(一般称为黑龙江北源)汇合为黑龙江,全长1666公里,总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克鲁伦河、根河、激流河等 。
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行走,找寻中国内河到中俄界河的历史脉络

文章插图
   
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行走,找寻中国内河到中俄界河的历史脉络

文章插图
   
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行走,找寻中国内河到中俄界河的历史脉络

文章插图
   从五卡至七卡的一段,是这条卡路景致最好的一段 。午后的阳光,把草原河滩照耀得一片翠绿,风吹过,碧草低伏,野花摇曳,空气清新而通透,四野安静如坠秘境 。额尔古纳河就在我们的面前安静地流淌,空旷的原野看不出国境的边界,唯有沿河的铁丝网却几乎和河流一样漫长,一直延伸到视野之外,提示着这一条不可逾越的边线 。
从铁丝网向另一侧遥望,那边的一切和这边没有什么不同,仍然是无边无际的草原,空旷,宁静而冷漠,仿佛除了静默的我们,这个世界只有掠过两岸风声 。由此你可以想象额尔古纳河的寂寞,因此,它几乎成了一条不能被靠近的河流,至少,在我们的情感中如是 。
也许河的右岸注定比左岸美丽迷人,因为这岸上,才是属于我们的领土 。然而,额尔古纳河的左岸也一定比右岸更值得我们怀念,因为那边岸上,是我们曾经的故土 。
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行走,找寻中国内河到中俄界河的历史脉络

文章插图
   被鄂温克、蒙古等民族尊为母亲河的额尔古纳河,本是中国的内陆河 。16世纪末,在蒙古大军曾经征服过并建立了钦察汗国的地区 。新兴的沙皇俄国迅速崛起并越过乌拉尔山从西而来 。入侵者用火枪和火炮消解了游牧民族数千年来在军事上的优势,占领了蒙古、鄂伦春、鄂温克等游牧民族原有的栖息地,迫使他们中的大部分部落退回到额尔古纳河东岸、黑龙江南岸的大兴安山地 。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俄罗斯人与清军在雅克萨等地爆发军事冲突,作为胜利方的大清国却卑躬屈膝,割地求和,中俄两国签订划分东部边界的《尼布楚条约》,规定“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河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 。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再次签订《布连斯齐界约》,确定中段至额尔古纳河往西至沙宾达哈为两国界线,至此,作为草原民族发祥地之一的额尔古纳河从此告别了中国内河的概念,成为了两个本来相距遥远的国家之间的界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