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把皇位传给了谁 如果朱允炆继续当皇帝

有人问我,若朱元璋未杀掉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人,朱允炆即位后,能否坐稳皇位
这个问题我分两块来讲吧:
首先,胡惟庸和李善长是划分到一类的,毕竟一个曾是中书省丞相,一个曾是中书左丞相,称呼有一点点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归到了丞相一类 。
但是我们翻开历史书,从头读到尾,会发现,以丞相身份造反的人,几乎没有啊,也不可能成功 。
有人说,不对啊,曹操不就是曹丞相嘛,就算他活着的时候没反,他儿子还不是逼着汉献帝退位了,最终老曹家夺得了天下?
有一点我们要搞明白,相权是皇权赋予的,是代为行使皇权的一部分权力 。皇上是唯一的,正常情况下,除非驾崩了,才会传递给下一位皇帝 。而相权却不是唯一的,因为皇上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换掉你,今天是张三,明天可能就是李四 。
曾任明朝内阁首辅(类似于丞相)的张居正,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解释相权:
“吾非相,乃摄也!”这六个字就很好地解释了两者的区别,皇上和丞相,就类似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区别,皇上是这个王朝的实际控制人 。但是王朝各类事务的开展,又是由丞相来负责的,某种程度上他们也会形成互相制约 。
其他的王朝,是皇帝找丞相(职业经理人),但曹操这里变了 。是总公司破产,曹老板自己拉了个团队把原董事长请公司了,还让他当董事长,聘用关系实现了逆反 。
到了朱元璋这里,又变了,因为老朱这个人精力实在是太旺盛了 。他想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这才是他想方设法找毛病干掉胡惟庸等人的原因所在 。李善长本不属于他打击的人选,但可惜的是,他跟胡惟庸既是相好,又有着联姻关系,他俩的某些观念还一致,最终被牵连了 。
其他的皇帝想限制相权,是采取的分割的方式,比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比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就是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多 。到了老朱这里,也不给你搞什么左右丞相了,干脆直接干掉这个职位,由皇帝亲自担任 。
老朱是厉害,但是小朱们扛不住啊,一个个那么贪玩,这才有了后面的内阁制 。内阁首辅成了事实上的丞相,可怜万历皇帝都得认张居正为“干爹”,后面司礼监又跑出来捣乱,弄出个九千岁魏忠贤 。
但有一点可以放心,不管称呼怎么变化,实力多么强悍,在位时多么权势滔天,他们都是造不了反的!
秦朝的赵高厉害吧,都能指鹿为马,甚至强大到除掉胡亥,让子婴当王的程度 。即使这样,子婴当上秦王的第五天,就把他干掉了 。还有魏忠贤,权力强大到人们都给他建生祠,高呼九千岁,还不是被刚即位的崇祯帝轻而易举地办了 。
所以,就算是胡惟庸和李善长留给了朱允炆,而且这俩人又超级能活,能活到朱允炆登基那一天,他们也不会反的 。而且,朱允炆若是觉得这俩人有谋反的可能性,他根本不用老朱提前策划,自己就能解决掉这俩人,毫无压力 。
我们再说蓝玉,蓝玉跟前两个不同,他是带兵打仗的大将,是有兵权的,他有没有造反的可能性呢?
朱元璋要杀胡惟庸,是蓄谋良久了,倒不是针对胡惟庸这个人,而是针对他所在的丞相位置,只不过正好被他赶上了而已 。

朱允炆把皇位传给了谁 如果朱允炆继续当皇帝

文章插图
而朱元璋杀蓝玉,实属无奈,一方面有蓝玉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造化弄人了 。
我们先看蓝玉究竟是什么人,他有哪些政治力量?
蓝玉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封凉国公,姐夫是常遇春,本人是太子朱标的舅父,还是蜀王朱椿的老丈人……
老朱想给太子朱标配备一支相当完备的辅助队伍,以便应对北元的威胁,毫无疑问,蓝玉就是武将集团的首领,是送给太子的礼物 。
太子朱标是老朱最宠爱,最信赖,心目中唯一的太子,地位不可动摇,从一个笑话中就能看出朱标的地位:
说的是,某天属下来报,大喊:
“陛下,不好了,太子谋反了!”
朱元璋一听,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太子好样的,不愧是老朱的儿子:
“速速打开城门,拿着传国玉玺,迎接太子!”
没等下人去传令,老朱又急忙喊住:
“等等,还是快拿刀来,割下朕的脑袋,连同传国玉玺,一同送给太子!”
太子朱标当了三十七年太子,从二十二岁就帮着老朱处理政事 。自古以来,皇帝和太子都是两套班子在运作,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可是,太子朱标这里却可以跟老爹共用一套班子,关键是,这些权臣们还全都服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