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时期和蒙古族因茶叶而引发的战争

【明朝万历时期和蒙古族因茶叶而引发的战争】公元1573年,明朝万历元年 。从朱元璋攻陷元大都算起,大明王朝已经建立了205年 。这一年登基的万历皇帝,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孩子 。首辅大臣张居正,主持国政 。这一年明朝终于结束了一场历时三年的清河堡战争,这是一场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攻击中原边境军事要塞的战争 。打了三年,战争没有胜利者,蒙古各部死伤惨重,明军虽然最后守住了清河堡,但是主将裴成祖战死,军民伤亡不计其数 。引发这场战争的,却是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茶叶 。原来,这是一封下令关闭边境贸易的诏书 。与明王朝的边贸,对于山海关外的蒙古和女真部落非常重要,有一样东西尤其攸关生死,他们不惜用自己视若生命的宝马良驹、珍贵的毛皮和人参来交换 。这就是茶叶!
在中国,茶主要产自江淮之南 。在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茶叶与丝绸、瓷器同为远销西域的大宗商品 。可以说,丝绸之路其实就是丝茶之路 。通过饮食文化交流,北方游牧部族形成了自己的饮茶特色以奶与茶调配,茶乳交融,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的最佳典范 。
牧民的饮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 。而茶叶里面含生物碱和茶多酚,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对游牧人来说,茶,不是饮料,是生存的必需品,是生命之泉 。中原王朝也意识到茶叶是可以用来控制北方游牧民族的武器 。茶叶贸易、茶马互市,自唐代开始 。这一茶制,也是宋代乃至明清的重要国策 。
在某些历史时期,茶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商品属性 。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 。茶马贸易,也因此成为边陲要政 。
到了明王朝,朱元璋继续推行以茶制戎的政策 。作为和平制衡手段,以茶制戎的边疆政策运用得当,非常有效 。然而,王朝愈是走向衰落,就愈是将这一政策推到极致,也就愈加起到相反的作用 。茶的高价和垄断,刻意压低马价的种种行为,让北方部落非常不满 。在辽东等边境地带,茶叶贸易屡屡引起争端 。此外,官方的垄断,使得民间私茶、黑茶兴起 。私茶、黑茶数量多,质量也更好,私商往往越境贩卖 。
为了阻止私商,明王朝政府常常会关闭茶马互市,这样的决策,本是为了保护政府在茶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保护高额的垄断利润,但在茶叶私商遭到打击的同时,贸易另一方的蒙古族和女真族其实是最终的受害者 。官方茶叶停止供应,私商途径的茶叶被断绝,那么,战争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了 。
公元1573年,明王朝一纸关闭边境贸易的诏书,本意是严查贩茶私商,严办违法官员,然而,茶马互市的关闭使得边贸茶叶供给完全断绝 。
绝望之下,蒙古各部联合女真,共同起兵,向明朝辽东重镇清河关发起了进攻 。以武力胁迫明王朝开放边境贸易,继续向关外供给茶叶 。
5月间,图们札萨克图汗率蒙古大军协同女真各部,将整个清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清河守将裴成祖拼死抵抗 。最终,清河城堡保住了,然而,明军主将裴成祖却被建州女真部落长王杲一举击杀 。
双方僵持两年后,明王朝终于恢复了清河的茶马互市 。明政权把茶马互市作为战略利器,本来以为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能控制住游牧民族,一劳永逸地除去边患,但是,它忘了自身国力的强大,才是维护繁荣与安全的根本 。朝廷内部权力斗争倾轧、守边官兵贪腐羸弱,茶马互市的利益天平正在向着关外倾斜 。
一场茶叶引发的战争终于爆发,三年的血战让茶叶贸易回到了原点 。随着明王朝宣布重开茶市,蒙古和女真各部的斗志被彻底瓦解 。硝烟散尽后的清河堡再次成为茶马边贸重镇 。这种因为茶叶贸易中断而挑起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