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茶叶,电商模式的突围战谁能傲视群雄】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饮茶文化是古老的传统之一 。在互联网时代,茶叶作为农产品的重要产品,在传统行业转型电商中是必不可少的 。交易规模逐年上升,用户规模增加明显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茶类电商B2C市场交易规模达39亿元,占线下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的4%,到2013年,茶叶电商的销售额接近85亿元,翻了近三倍 。这是2014年仅整个大淘宝,茶叶销量是28.5亿,相比2013年15.4亿增长了28.4% 。
从茶叶B2C网上零售的交易规模上看,天猫、京东、当当等综合电商平台占到了整个交易规模的90%,而垂直网站仅占到了10% 。
《天猫双11茶叶销售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天猫双十一茶叶电商成交额超过15000万元,在成交商品数、客单价、店铺数量等方面均有上升,成交商品数为4,854,822;客单价为187元,店铺数量为171,136;活跃店铺数为73,699;关注人数为2,226,923;关注次数为9,974,285 。其中关注次数增量最大,比2013年多出184万次 。
茶叶触电中的痛点
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导致电商和传统茶企的结合遇到很多关卡需要突破 。
首先,用户结构错位 。中国电商的主流消费群体集中于18-35岁之间的年轻人,这类群体对茶叶的需求不高,没有养成线上购茶的需求,而茶叶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年龄在35岁以上,该群体网购渗透率不高,更习惯于线下购茶 。
其次,有类无品 。中国茶叶市场仍然是有品种,无品牌的状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茶行业始终缺乏知名品牌,消费者只了解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等茶叶品类,而不知道具体的茶叶品牌,垂直类平台由于缺少品牌吸引力,用户粘性低 。
其次,用户体验不佳 。茶叶电商的另一个重要短板在于无法实现网络渠道与顾客品饮感受的有机结合 。大多数茶叶商城仅仅是文字和图片截介绍,基本不能打动消费者,顾客习惯于通过线上产品介绍了解基本情况,再去线下实体店品饮体验后购买,线上的消费转化率低 。
第四,同质化竞争严重 。目前,西湖龙井、乌龙茶、普洱茶这三类茶占据着线上销售80%的市场份额,茶叶销售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这也导致了茶叶渠道商难以在短期内寻找到核心优势 。
第五,产品定位被拉低 。价廉是线上茶叶销售的重要优势,目前茶叶电商收到单次消费的茶叶价大约在75元左右,甚至更低,属于中低端产品 。相比之下,线下门店的这一数字则高达300-500元之间 。由于电商平台上的茶叶品质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既爱又恨 。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认为,虽然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之上,但由于目前存在的种种障碍,相比线下的主力市场,线上茶叶销售显得微不足道,如何突破瓶颈乘风而上是茶叶电商急需思考的问题 。
垂直B2C和网络品牌是主流
我们先来看看茶叶电商的主要模式 。一类是B2B网站,典型的有云茶网、茶企业、中国茶叶批发市场网;一类是垂直B2C网站,典型的有大茶网、买买茶、买茶网、和茶网、天福茗茶;一类是入驻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的网络品牌,典型的有艺福堂茗茶、尚品茶客 。
茶类垂直B2C可以分为两类,一种为整合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从上游茶园种植采摘、加工、再到线上的产品销售和配送等服务 。另一种为专注线上渠道营销,通过与茶商合作的方式完成货源情况,而B2C企业主要负责网店的运营和销售工作 。
单纯的垂直B2C模式
在茶叶触电初期,除了部分入驻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自建平台的垂直B2C模式成为茶叶电商的主要选择,其中背靠大树是这些电商的重要优势,然而由于茶叶的特性,注定这些试水电商的先行者耐受不住寂寞而倒下 。(责编:罗聪)
推荐阅读
- 茶叶电商就真的难以超越品鉴体验营销么
- 茶叶电商欲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并非易事
- 茶叶厂家与经销商天然存在合作与博弈的关系
- 郑州茶叶市场普洱茶价持续低迷
- 德清县茶叶销售另辟新路
- 中国茶产业应对互联网+有奇招
- 重视茶文化内涵 做好茶叶品牌
- 茶叶电商行路难
- 正山小种红茶是哪里产的茶叶?
- 传统茶企向电商茶企过渡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