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日本铁壶的方法

铁壶的起源众说纷纭 , 但在日本茶道所使用的茶釜上面加上提手 , 应该就是铁壶的初体 , 是最受大家认同的 , 在江户时代天朝期(1780年代、乾隆45年)的古文书中有记载瓶此一名称 , 由此可确切推知 , 铁壶在民间开始普及是在此时期且早在这之前应该就已存在 , 而明治时期(西元1868年1912年、同治7年民国元年)在民间 , 随茶道的推行 , 铁壶的使用更加普遍 , 众多精美且雕工精细的铁壶也是在此时期产生 , 所出现的堂号 , 著名工艺大师及工作室也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 。
现在市场的铁壶质量参差不齐 , 有点台湾铁壶 , 有点事大陆铁壶 , 都冒充日本铁壶 , 那该怎么辨别真正的日本铁壶呢 ,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鉴定真正日本铁壶的12方法 。
看堂号和名款画押
通过壶身或盖子背面铸的堂号或者名款画押 , 可以识别该壶出自何堂、何人、何时、何地 。有著名堂号的铁壶 , 就像当下的名牌一样 , 价格会很高 。也有一些很老的铁壶 , 在江户时期铁壶初期没有任何落款 , 但工艺、造型、材质也属上乘 , 一样是收藏佳品 。
壶嘴看水垢
壶嘴也叫流口 , 一些百余年的老壶经过多次使用 , 会结上较厚的水垢 , 正好可以作为老壶断代的参照 。壶嘴一定要水流顺畅 , 断水果断 。有些壶嘴已经破损 , 一般不用在意 , 只需要把壶嘴用金、银或铜等镶出壶嘴就可以 。好的壶口侧视正视都很美 , 与壶体般配 , 嘴的上口高度应该与壶上口一样高 , 这样壶内的水才不会过早从壶嘴溢出来 。
形体显功力
铁壶老堂号的壶体各有特色 , 或浑圆厚重、或精巧古朴 。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等壶虽然没有款名 , 但只要在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 , 大概这就是大师们制釜的上乘功力彰显出来的魅力 。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壶底的保养状况 , 看看壶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经锈蚀的起层和脱落等等 。壶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轻挠几下听听声音 , 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挠声音会很厚实深重 , 底薄的壶手挠发声会略显轻浮 。
【鉴定日本铁壶的方法】壶身图案鉴赏
很多日本老铁壶上会有精工铸造的图案 , 创意极丰富 , 大凡所知所见的植物、动物都可以作为壶上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给壶身平添了许多光彩和身价 , 人见人爱 。当然也有很优质的铁壶 , 是完全没有图案 , 朴实素雅 , 又唯美绝伦至极 。在龟文堂等堂口的铁壶上 , 有极精美多境的表现人文、山水、风景的浮雕式图案 。安之介的壶身都比较素雅 , 而大国寿朗的壶身多以诗文、花鸟为主 。
金银镶嵌锦上添花
日本老铁壶中许多壶身、壶把、壶盖上都会看到镶嵌有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的图案 , 这种设计增加了铁壶的艺术性 , 同时价格也昂贵许多 , 远远超过铁壶原有的自身壶价 。
壶身汉字书香之气
由于受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 在诸多日本老铁壶中都有着中国书法绘画和茶文化的影子 , 文字内容多以诗词、人生处事哲学、座右铭等文字出现 。细看便可发现 , 壶身或壶盖上的堂号和釜师标志也都用汉字来落款 。
壶盖有说法
银壶的盖上会有透气用的小孔 , 但铁壶很少见 , 所以铁壶的盖子不宜像紫砂壶一样严密过紧 。许多铁壶的盖子和壶身不是同时制造出来的 , 从龙文堂开始 , 很多铁壶的盖子都是铜质的 , 避免由于蒸汽而生锈的麻烦 。铁壶的盖子很讲究 , 一把好壶一定是原壶配原盖 , 特别是名釜师的壶盖 , 都是与壶身完美结合 , 浑然一体的 。有的釜师还会在盖子的正面刻铸自己的画押或镶嵌自己喜欢的图案 , 还有的一把壶会制作两个或多个壶盖 。
摘钮画龙点睛
一颗细腻雅致的摘钮 , 除了可以增添美感之外 , 也可通过它来鉴别名门铁壶 。众多釜师们会倾注心机 , 苦心制作摘钮 , 特别是名门堂主或名门大釜师 , 每制一壶在小小的摘钮上的功夫更是了得 。铁壶的摘钮用手一拨转动的很灵活为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