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泡茶苦的问题】人生如茶,苦后回甘 。耐心做事,耐心生活,泡茶也是一样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有客官问到,为什么自己喝到的柑普茶苦涩重,这样的茶是不是不好的?有一部分的人能够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但有一部分人却很纠结于这个问题,认为有苦、涩的茶品就是品质不好的茶,以致于只喝一两口之后就完全否定了这一个茶品 。其实这样判断是偏执的,也不是很科学 。
今天小果皮跟客官们一起浅谈你喝的柑普茶为什么会有苦涩味?
首先,我们都知道,普洱生茶是用云南大叶种茶叶经过摊凉、杀青、揉捻、晾干、蒸压、干燥而制成,在此过程中茶叶只达到轻度发酵,较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原本的滋味 。多酚类物质滋味苦涩有较强的刺激性,它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物质,是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是茶鲜叶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以儿茶素为其主体成分,占多酚类物质总量的60%至80% 。但多酚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自动氧化,从而其含量慢慢降低 。因此,普洱生茶汤,特别是新生茶(12年)苦涩味儿会很显,三五年甚至更久,苦涩味儿会慢慢变轻,但不会一点也没有 。所以生茶汤里难免会保留一定的苦涩味儿 。
与生茶加工不一样,普洱熟茶属于后发酵茶,经过制造过程的复杂变化,多酚类物质含量已经大幅度下降 。多酚类物质减少了50%至70%、儿茶素减少了70%至80%,特别是酯型儿茶素损失较多,但简单儿茶素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郭文飞研究也表明,酯型儿茶素的损失比较多 。此外,水溶性茶多酚增加了70%至80%,使茶汤中的收敛性和苦涩味明显降低 。因此熟茶汤里就喝不到或很少喝道苦、涩味儿 。
其次,我们从加工过程以及残留多酚类物质对茶汤口感的影响来看,有苦涩味儿的茶品品质是否不好?
鲜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最重要物质,它与茶的汤色、滋味和香气都有密切关系 。有研究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与云南普洱茶品质成正相关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在成品中的含量对普洱茶的品质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
在加工过程中普洱茶发生了复杂变化,其多酚类物质大致可分为未被氧化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残留儿茶素)、水溶性的氧化产物(主要是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和非水溶性的转化物(主要是与蛋白质结合的不溶性大分子物质)三部分 。这三部分物质对茶汤的浓度、爽口度、刺激性、茶汤明亮度、茶汤醇和度、收敛性起着关键性的影响,而这三部分残留下来的多少又受加工过程的影响 。因此,茶汤口感表现,以及苦涩度表现跟鲜叶本身的内含物以及整个加工过程都有关系 。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茶汤里面保留有一定的苦涩味儿是正常的,也是避免不了的,并且单从茶汤的苦涩来判定茶品的好坏也不正确 。一个茶品的品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关键的是茶叶本身的内质,然后就是整个加工过程以及后续存放,最后还有的就是你的冲泡方式 。
其实,要如何才能尽量避勉这些苦呢小果皮在无数次实验后总结出来一些心得:
以和轩号天等柑普茶来做试验,其茶叶为云南勐海南糯山宫廷料,南糯山综合滋味特点:茶性醇和,香气高扬稳重,汤质和回甘都不错,其柑皮来自司前,有的客官会说,司前的?那里的皮不怎么样,其实不能说不好,因为柑皮品质的好坏不仅仅是产区问题,还要看种植技术和果围具体的位置,相信有很多陈皮专家也这么认为,最后就是和轩号的茶生产后必需陈化至少一年以上才能推出市场销售,其茶叶与柑皮之间的互相陈化以至于当你打开的那一瞬间便能感受到扑鼻的陈香味
言归正传,到底是什么加促了苦味呢?
从投茶份量来看:常见的盖碗一般投7-8克,适宜四五人品饮 。这里以100ml的盖碗示范,投6克的茶叶+2克的柑皮,这是经验得出的黄金配比如果客官喜欢柑皮味重一点,可以多放点柑皮 。
从冲泡时间和手法来看:盖碗冲泡普洱茶时,注水沿着盖碗边缘滑下去,不要直接冲到茶叶上,第一泡洗茶出汤要快速,水温控制在95摄氏度较为合适 。
第2泡开始可以正常饮用,第
4泡适当慢2-3秒,有利于充分泡开,滋味溢出 。
第5-7泡是这款茶的巅峰品饮时期,这时候的茶汤饱满度高,滋味甘淳,皮味和茶味融洽度相当的好,这几泡可适当透5-6秒,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茶汤苦涩过浓,如果前面几泡滋味已经出来的交足,这几泡也可以即入即出 。PS:透的意思是掀开盖子,注水静置 。
推荐阅读
- 寒冬 如何喝茶养生
- 如何辨别天尖黑茶好坏
- 老茶客教你如何辨别茶叶等级高低
- 本地开发如何测试 Webhook
- 如何解决MySQL order by limit语句的分页数据重复问题?
- SQL如何统计字符出现次数?
- 如何去感受熟普的香甜醇厚滑
- redis是如何存储对象和集合的
- Java如何利用Socket请求Http接口?
- 普洱茶熟茶该如何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