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善于纳谏的例子 最终成功劝阻刘邦废除太子的四位老人是

刘邦打算废长立幼,因两人劝谏而作罢
其实汉高祖刘邦也有温情的一面,对待戚夫人、赵王刘如意母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只是很可惜,刘邦因为三方面原因始终无法废掉吕后,没法完成废长立幼,虽然尽量做好布局保全母子二人,但最终惨剧还是发生了 。
一、吕后外戚势力庞大汉高祖刘邦虽然出身在较为富庶的家庭,但也只是镇或者村的级别的大户人家,宗族势力不算强大 。所以攀上吕雉这门亲事对于刘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支持力量来自吕雉的家族 。
在秦末农民起义这场大风暴中,吕氏集团立下赫赫战功,加官进爵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刘邦在世的时候,是有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的 。总体上封赏要先给异姓诸侯王、刘邦的几个重臣,尤其是乡党与子侄们,然后才轮到吕氏集团 。
不过吕后身边常年有宠臣审食其、宦官张卿、谋士朱建等给他出谋划策,渐渐将自己的党羽培植起来了 。尤其是借着联姻,在朝中笼络了一大批大臣与刘氏宗亲 。猛将樊哙是吕后的妹夫,琅琊王刘泽、赵王刘恢、朱虚侯刘章、赵王刘友、汉惠帝刘盈、少帝刘弘等都娶了吕氏之女 。其中刘盈的皇后还是他的外甥女,是典型的近亲结婚
在汉惠帝病逝之后,吕后更是封了吕禄为赵王、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通为燕王、外孙张偃为鲁王、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吕媭为临光侯、吕忿为吕城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他为俞侯,几乎全宗族都是王侯 。关键兵权还尽数牢牢掌握在吕氏集团手中,可以说这是一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强大的外戚势力 。
刘邦生前诸吕并未犯什么大错,且吕后强势,要扫除他们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是后来的周勃、陈平等人,也是通过引入同姓诸侯王的兵马,以兵变的方式才彻底解决诸吕之乱的 。但刘邦实在没办法对他们用兵,因为一方面与吕后的情义还在,另一方面刘邦还要借助吕氏集团的力量帮他解决异姓诸侯王的问题 。
二、刘邦面临的分封制难题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一度消灭了分封制 。但秦末乱世,被项羽又给恢复了 。说实在的,刘邦与张良其实是有意识到分封制的潜在危害的 。但为了消灭项羽,为了统一天下,也只能默认且沿袭了项羽的那一套分封制 。因而汉朝建国之后,如果清除掉一众异姓诸侯王成了刘邦的历史使命 。
刘邦一共用了三个办法,第一个是逐一铲除有威胁的,第二个是尝试立亲信与发小加以制衡,第三个是立同姓诸侯王 。
第一个办法虽然总体看起来顺利,但是过程还是很艰辛的 。打韩王信的时候,差点在白登之围毁于匈奴之手;打英布的时候,刘邦还生病了,还被群臣逼着拖着病体御驾亲征;另外一方面韩信与彭越,都不是吃素的,对付他们不比对付项羽的难度大 。
第二个办法刘邦先是想派张良去帮他管理齐地,但被拒绝了,张良还是选择了归隐;后来刘邦又借着剿灭燕王藏茶的机会,将燕地交给发小卢绾,结果卢绾又叛变了 。最后逼得刘邦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不为王”,变成了立同姓诸侯王拱卫中原,来牵制诸侯 。
关键是这个过程中,吕后出了不少力气,独立帮助刘邦除掉了韩信与彭越这两个最难缠的异姓诸侯王 。可见吕后手段之强,且后续清除异姓诸侯王的任务还得仰仗吕氏集团,所以刘邦在生前一直没敢动吕后与吕氏集团 。
三、一明一暗两大重臣劝谏阻力很多史学家都认为吕后不如戚夫人年轻漂亮,所以刘邦更宠幸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故而刘邦一直想废长立幼 。这个观点其实不完全对,因为刘邦想废长立幼的本质其实是为了制衡吕氏集团 。
不过废长立幼谈何容易,首先太子刘盈是嫡长子,比较仁厚,心地真的非常好,大臣们都非常喜欢 。群臣的阻力是刘邦始终很难绕过去的,其中包括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周昌 。周昌就是成语“期期艾艾”中的“期期”的典故由来,也是刘邦的乡党,为人正直敢于谏言 。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刘邦,甚至吕后都十分敬重他,是除张良之外话语权最大的大臣 。
周昌在明里劝谏,而张良也在暗地里“劝谏” 。吕后去找张良了,请他出山帮忙劝服刘邦 。张良深思熟虑之后,认为废长立幼容易导致内乱不利于稳定,当下应该着手应付异姓诸侯王才是首要任务,于是便同意帮忙吕后 。只不过张良早就向刘邦表明了退隐之心,不会亲自出手,而是让吕后去请连刘邦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