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宜兴窑
在今江苏宜兴鼎蜀镇 。早在汉晋时期,就始烧青瓷,产品造型的纹饰均受越窑影响,胎质较疏松,釉色青中泛黄,常见剥釉现象 。于宋代开始改烧陶器,及明代它则以生产紫砂而闻名于世 。据明末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记载,紫砂壶的创始者是金沙寺僧,正始于供(龚)春,供春是学使吴颐山的家僮 。明正德年间,吴颐山在金沙寺读书时,供春暇时仿老僧制壶,做了一把银杏树瘿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但原盖已失,曾由清黄玉麟配制一瓜蒂盖,后被著名画家黄宾虹看出张冠李戴,遂又由制壶名家裴石民重做一个树瘿壶盖 。供春之后,出现了制壶的四名家,即董翰、赵梁(一名赵良)、袁锡(一名元锡)、时朋(一作鹏) 。和四名家同时的另一位名家李茂林发明了壶放在匣钵(瓦囊)中烧制法,一直沿用至今 。明万历年间至清初,被公认为第一制壶大家的是时大彬(时朋之子),他与自己的高足李仲芳(李茂林之子)、徐友泉三人因排行都是老大,故称壶家三大 。时大彬另有四大弟子,即邵文金(又名享祥)、邵文银(又名享裕)、蒋时英、欧正春 。同时,还有紫砂壶艺史上重要人物陈用卿、陈仲美、惠孟臣 。现品饮乌龙茶用的烹茶四宝中的容量仅50100毫升的茶壶,人称孟臣罐,即其所擅长制作而得名 。到了清初、中期,第一大家为陈鸣远,名家还有邵茂林、邵旭茂等 。乾隆中后期至道光年间,紫砂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是陈鸿寿 。陈鸿寿,号曼生,曾设计了众多壶式,由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制作,壶身上留有大块空白,自己刻铭,后人称曼生壶式,多学之 。之后,又出现黄玉麟、裴石民、朱可心等制壶名人 。现健在的顾景舟又将制壶艺术推向顶峰,被誉为一代宗师,与时大彬齐名 。此外,还有蒋蓉等一批陶艺家,从而使宜陶始终居于最高水平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