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宋代茶具你知多少

【大揭秘宋代茶具你知多少】宋元时期 , 茶叶生产已从传统的紧压茶类转为生产末茶、散茶 , 同时斗茶在全国成为新兴饮茶风尚 。宋元时期 , 茶叶生产已从传统的紧压茶类转为生产末茶、散茶 , 同时斗茶在全国成为新兴饮茶风尚 。福建怎么样呢随着泉州港的开发及海外贸易的空前发展 , 海上丝瓷之路开通 , 宋人经济中心的南移 , 福建茶业愈加繁盛 , 从唐代就已经列为贡物的闽中茶叶至此更是驰名全国 。在福建 , 至少有五个州产茶 , 书称闽中之茶 , 尤天下之所嗜闽茶成为天下人的至爱 。当时的建州北苑是名重天下的贡茶产地和御焙所在 。周绛的《茶苑总录》说:天下之茶建为最 , 建之北苑又为最 。大观皇帝则赞叹曰:本朝之兴 , 岁修建溪之贡 , 龙团凤饼 , 名冠天下(《大观茶论》) 。建茶的崛起大大刺激着福建瓷业的昌荣 。武夷山麓、闽江两岸处处窑烟 , 清脆瓷声不绝于耳 。
此期茶具种类除部分承袭唐代 , 仍烧制大量的青瓷碗、水注、茶盏(盏托)外 , 部分茶具器型已有较大变化 。比如盏托 , 几乎是茶盏的固定附件 , 且式样更多 。1978年顺昌九龙山宋墓出土的青瓷盏托分二式:一式是托圈比较高的 , 有敞口宽沿与直口之分;另一式则杯盘固定 。江南各地除出土有瓷、银茶托外 , 还有金茶托和漆制茶托 。
有宋一代 , 饮茶多用盏 , 那种敞口小足的茶盏 , 因为形似斗笠 , 也就有叫它斗笠碗的 。据考古材料看来 , 宋代茶盏分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四种 , 独黑釉最为流行 。
诗云宇内闻声说建窑 , 若论黑釉的精粗 , 当然不得不提到建窑 。宋朝和北苑建茶同样闻名遐迩的是建阳水吉窑所产之黑釉茶器 。其黑釉茶盏作为供御的贡品 , 也成了全天下都珍视的宝物 。
其实 , 宋人之所以对建窑所产的黑釉茶具如此情有独钟 , 和斗茶早有夙因 。宋人斗茶 , 是将研细了的茶末下在茶盏里 , 一边以沸水冲 , 一边用茶筅击拂 , 直至盏中茶呈悬浮状 , 泛起的沫积结于盏沿四周 , 最后看谁的茶著盏无水痕为赢家 。蔡襄在《茶录》中介绍建安斗茶 , 特别推重当地所产的一种半发酵的白茶 。因为斗茶先斗色而茶色贵白、青白者受水昏重 , 青者受水详明 。建安人斗茶 , 茶色以青白胜黄白 。由于斗茶喜用白茶 , 黑白对比分明 , 故以黑瓷茶盏最为要用:茶色白 , 入黑盏 , 其痕易验(宋·祝穆《方舆胜览》);《大观茶论》也认为茶盏贵青黑 , 玉毫条达者为上 。这玉毫条达的 , 便有异毫盏了 。那光彩鲜明纹理畅达的好盏能够使茶色焕发 , 景随境出 , 盏如茶水之境 , 神采光明之茶景有其衬托、营造得力的功劳 。到明朝时 , 谢肇制却特别不能理解蔡襄用黑盏的原因 , 以为茶色自宜带绿 , 岂有纯白者这是饮茶种类有变而影响了茶器的选择 。宋代以研茶为要 , 看沫花 , 看鹧斑碗面云萦字 , 兔毫瓯心雪作泓(《四部丛书》影宋写本《诚斋集》卷十九) , 而明以芽茶为主 , 冲后茶汤为绿色 , 当然不理黑盏那一套 , 而白而坚厚(《五杂俎》)便为上选 。只不过明宋之间也只隔了一个元代 , 谢竟对前世之饮茶习俗一无所知 , 也让人有点儿奇怪 。这些又是后话了 。
斗茶用盏盏底一定要稍深、稍宽盏底深便于茶立发 , 而且易于取乳;底宽 , 则使茶筅搅拌时不妨碍用力击拂 。水吉建窑的茶盏不但有这两个优点 , 还有胎厚而易于保温的长处 。胎厚则茶不容易冷却 , 盏内水痕便能保持得久一些 。正如蔡襄《茶录》所言:茶色白 , 宜黑盏 , 建安所造者绀黑 , 纹如兔毫 , 其坯甚厚 , 之久热难冷 , 最为要用 , 出他处者 , 或薄或色紫 , 皆不及也 。考宋代各地瓷窑的情况 , 当时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瓷窑烧制黑釉器 , 北方以磁州、定窑系的黑釉瓷质为最佳 , 南方则以福建烧制黑釉瓷窑最多 , 全省近20个县市发现有烧制黑釉茶器的瓷窑 , 其中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影响最巨的当推水吉建窑分布范围近11万平方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