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宋代茶具你知多少( 二 )


建窑始烧于五代末宋初 , 以生产黑釉茶器(碗、盏)为主 。其地有目前全中国最长的龙窑(139.6米) , 出土了数以十万计的以黑釉瓷为主的各类生活用具和茶器 。作为建窑主要产品的黑釉茶器中 , 茶碗又占了总数的99% 。建窑茶碗胎质以深灰色厚胎居多 , 按口沿形状可分为束口、敛口、敞口、撇口数种 , 亦有少许盅式碗、小圆碗;以口径大小则分大型(口径15厘米以上)、中型(1511厘米)、小型(11厘米以下) 。这些茶碗造型的共同特征是尖唇、大口深腹收成小圈足 。一种内口沿内凹进一圈的束口盏为最常见 。此类盏口沿内凹处可以作注汤时的标记 , 还可避免茶汤外溢 。
俗称为黑建或乌泥建的建盏(碗) , 装饰工艺有地方特色:釉层厚 , 乃至有流釉现象 。釉呈滴珠状 , 以乌黑(闪光)为主外尚有蓝黑、酱黑、灰黑等多种色泽 。釉面之纹呈结晶状 , 变化万千 , 所谓兔纹、油滴、鹧鸪、曜变等就是最常见的几种 。
兔纹又叫作兔毫 , 以盏身内外显现带结晶的细长兔毛状纹为特征 , 每条细纹均闪银花色 。民间根据兔毫盏色泽的微妙不同又分称金兔毫、银兔毫 。谓兔毫紫瓯新 , 蟹眼清泉熟 , 谓道人绕出南屏山 , 来试点茶三昧手 , 勿惊午盏兔毛斑 , 打出春壅鹅儿酒 , 谓鹰爪新茶蟹眼汤 , 松风鸣雪兔毫霜诗文中吟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兔毫盏 。而诗文中玉毫、异毫、兔毛斑、兔褐金丝等俱不过为兔毫的别名或美称 。兔毫如此名重 , 便成为各地宋窑中仿造最盛的对象 。考古发现 , 兔毫盏的出土数量占黑釉盏之首 。一些兔毫盏的盏底阴刻供御、进贡字样 , 表明有些兔毫盏乃专为宫廷烧制 。
油滴是建窑黑釉茶器之珍品 。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 , 直径从数毫米之微至针尖大小 , 形似油滴 , 故名 。也有一说釉中花纹若在水面上撒油而得油滴之称 。日本国最初记载油滴的书有《满济准日记》和《阴凉轩日录》可参考 。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 , 冷却后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所致 。
在黑色釉面上呈银白色晶斑者称银油滴 , 呈赭黄色晶斑的 , 称金油滴 。油滴釉宛若夜幕之星辰 , 闪烁无端 , 备极美丽 , 向受茶人、收藏家垂青 。建窑油滴盏国内罕有收藏 , 流传东瀛民间的称天目釉、星建盏 , 其中为大阪市东洋陶瓷美术馆所藏的一件被定为日本国国宝 。
曜变盏是建窑黑釉茶器中极为珍贵的品种 。此盏名为日人之称 , 并不见于国内古籍 。曜变盏外形尤为端庄 , 盏内外壁黑釉上散布浓淡不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点 , 光照之下 , 釉斑会折射出晕状光斑 , 似真似幻 , 令人生惊艳之叹 。
曜变实指在烧窑中釉水发生的变化(又有称之为窑变或容变) , 这种变化本是偶然出现 , 始料未及的 , 非窑工人力可为 , 因此 , 其成品极为罕见 , 传世的三件曜变盏均被日本奉为国宝 , 其中静嘉堂文库收藏的曜变盏又称禾叶天目 , 有天下第一盏之号 。其他两件曜变盏分别被京都龙光院、藤田美术馆收藏 。曜变词最初出现于日本《君台观左右帐记》一书 , 中国国内文献典籍则不见记载 。曜变是否就是宋人称作异毫或毫变者 , 尚待考 。惟近年在建窑芦花坪曾出土曜变瓷片 , 反映曜变可能即是建窑名贵产品 。
鹧鸪斑刊于宋初的陶㎡《清异录》是这么说的:闽中造盏 , 花纹鹧鸪斑点 , 试茶家珍之 , 黄山谷诗云研膏溅乳 , 金缕鹧鸪斑从中可知带鹧鸪鸟羽斑花纹的黑釉盏宋初以来便深得骚客文人和茶人爱重 。
鹧鸪斑建盏实物极为罕见 , 而且目前学术界也尚存歧见 , 如把黑釉白卵点纹建盏称为鹧鸪斑的(1988年建窑池墩村遗址发现一件黑釉黄兔毫盏残器 , 釉面上密布了大小不均的66个白色椭圆形斑点);一种看法则认为黑釉上带黄褐斑彩的器物当是传说中的鹧鸪斑盏 , 如1989年至1990年建窑遗址发掘中在一号窑窑室出土一批带彩点、彩斑的釉纹器 , 报告者认为这些器物上的纹即文献中提到的鹧鸪斑纹 。在此次发掘报告中记载:出土有一件完整的鹧鸪斑盏 , 其所谓鹧鸪斑是在黑釉上散布类似铁锈斑的黄褐色釉彩 。同样的鹧鸪斑残器在福州北门的夹道坊遗址也有发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