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与峨眉山茶历史文脉( 三 )


相传,陆通携妻小隐匿峨眉山神水阁的山林后,白天荷锄躬耕山林,种粮种菜以求裹腹,夜晚,则秉烛竹简,其声琅琅,震动天庭 。玉女悯之,倾瑶池泻下化为玉液以供陆通煮茶解乏 。即成今日被称为“大峨神水”的玉液泉,其泉日涌数百吨,清澈甘洌,亦是峨眉山茶上善之水首选,名贯古今 。
又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公元前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先生王翊曾入西蜀峨眉修道 。《峨眉山志·千年史程》录入:“战国时,鬼谷先生,姓王名翊,著《珞琭子》一书于峨眉山洞(见《隋书·经籍志》),至今,山中雷洞坪下尚有鬼谷子洞 。”
据《峨眉山志》、《峨眉县志》及散见于诸朝历代的各种史志、方志、地方志等古代文献记述和记载,大约从公元前1066年的西周时期至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不断有化外的高古逸士,包括中国远古时期原创道教人物,纷至沓来峨眉山隐居修道,他们皆是那个时期有文化有思想的读书人和文化人 。是他们开启了洪荒峨眉的文明先河,也将他们在化外的理性认知和感性思维带入了峨眉山,将化外日常生活必须的生存方式带入了峨眉山——他们在那个时代已知中国更远古的尧舜炎黄,或多或少且晓原始农耕之杂作,抑或也知晓华夏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抑或也知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于是,一批又一批遁入峨眉的高古逸士、隐士们,或于山中搭建茅棚木屋,或择岩穴而栖身 。是他们最先发现浩瀚的峨眉山原始森林中生长着神农氏发现并率先使用并以之解百草之毒的“茶” 。于是便择林中野生古茶而啖之煮之食之饮之 。他们是峨眉山茶的发现者和引为食用的创始人,而继他们之后数百年的薪火传递,形成了峨眉山茶绵绵亘长的不违时节的茶事生产活动,代代相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