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进攻,华为入场,互联网地图迎来大变局 | 深响独家( 二 )


 
所谓“聚合模式” , 是指高德地图、美团等平台通过接入第三方网约车平台来提供打车服务 , 与以滴滴为主的自营模式相比 , 聚合模式重在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工协作 , 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
这一模式大获成功 , 以至于滴滴在2019年中旬一度计划上线聚合模式以应对竞争 。
与滴滴相比 , 高德可谓是地图行业“老大哥” 。
高德是一家拥有十余年历史的地图公司 , 其发展阶段可以概括为:汽车导航、阿里巴巴以及移动时代 。
2001年 , 高德公司成立 , 彼时其主营业务为GPS应用 , 以车载导航仪销售为主 , 是国内首家具有航空摄影甲级资质的民营企业 。从2005年起 , 高德先后为多家汽车厂商提供导航电子地图 , 依靠此业务高德于2010年7月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
2013年 , 高德地图开始转型互联网 , 该年8月其宣布导航产品免费 。此前 , 高德导航售价为50元人民币 。根据彼时其公布的数据 , 当时高德装机量为7000万 。
2014年2月 , 高德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 , 这是高德完全进入移动时代的转折点 , 从此 , 高德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原来维度里的导航公司 , 更多成为阿里巴巴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得益于自身在底图数据上的优势 , 高德在并入阿里巴巴体系后迅速完成移动互联网转型 , 成为与百度地图直接对标的互联网地图服务商 , 2016年 , 双方还曾爆发谁是业界第一的口水仗 , 但随着百度地图自身转向 , 以及俞永福离任影响 , 高德与百度之间的摩擦日益降温 。
 
围绕网约车的系列布局后 , 高德地图的竞争重点转移 。
从2016年开始加大对地图业务投入的滴滴 , 此前一直将地图作为支撑服务的底层工具 , 公交上线意味着这一底层能力正在走向台前 。
无论是从网约车服务切入全场景出行 , 还是从地图工具切入全场景出行 , 滴滴与高德之间的竞争愈加直接 , 随着二者在服务和工具上的配备逐渐靠近 , 双方争夺的用户其实已经高度重合 , 战争不可避免 。
地图新变局在滴滴低调切入地图服务的同时 , 另有巨头在默默布局地图业务 。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 , 在发展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场景OS鸿蒙和移动生态HMS的同时 , 华为对地图业务也不断加码 。
在2019年8月的华为全球开发者大会上 , 华为HMS向开发者开放了面向海外的地图能力 , 今年上半年 , 华为正式在其应用商店AppGallery上架自家的导航地图HERE WeGo地图 , 该地图已支持 100 多个国家 1300 多个城市 , 服务不仅支持最基础的定位、导航功能 , 常用的步行、公交、汽车路线出行建议、打车等服务也一应俱全 。
 
HERE WeGo地图的底层服务并非华为自研 , 而是来自诺基亚推出的Here地图(2015年被宝马、奔驰和戴姆勒三大汽车厂商组成的收购集团以25亿欧元收购) , 在全球市场 , 除谷歌地图外 , Here地图是为数不多能够提供相对较全的地图数据和地图服务的产品 , 因此 , 在无法使用谷歌的相关服务后 , 华为选择了与Here携手 。
不过 , 华为对地图的投入并没有到此为止 , 据「深响」了解 ,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 华为便在组建自己的地图团队 , 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地图人才主要集中于北京 , 为了提高研发效率 , 华为要求地图团队去松山湖总部封闭开发半年 , 目的不言而喻:以最快速度生产出自研地图 , 摆脱对第三方图商的依赖 。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 , 组建团队自建地图服务都是一件投入巨大的事情 , 华为组建地图团队 , 研发自研地图的动作 , 足以体现其发展鸿蒙及HMS生态的决心 。
 
虽然华为自研地图的当下战略重点是海外市场 , 但随着相关业务逐渐成熟 , 国内市场会成为其绕不开的一块 , 这意味着在滴滴之外 , 行业会迎来另一重磅选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