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乡,挖掘茶文化走出了条以茶促旅 以旅兴茶的发展之路

【大田乡,挖掘茶文化走出了条以茶促旅 以旅兴茶的发展之路】通过“旅游+扶贫”的模式,以大田传统古堡为原型建造特色民宿,增加贫困户和村财收入 。苏晋锻 摄茶道活动,让游客与茶亲密接触 。郑宗栖 摄
高山茶海跑,吸引众多游客参与 。郑宗栖 摄
亲农观光,成为一种体验性研学旅行 。范可杰 摄
进入夏季,大田县屏山乡“大仙峰·茶美人”景区迎来了新一轮的旅游热潮,逛茶山、赏茶艺、品香茗……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陶醉于一场关于“茶”的盛宴里 。因为一片茶叶,使得景区所在地内洋村,从“空壳村”中蝶变,2017年实现自有村财收入21.05万元 。
从一片嫩绿的叶芽,到杯中的一缕清香,讲述的是有关制茶与茶道的故事,是一种文化的渗透 。在大田,这一片小小的叶子,承载着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又因为一片茶叶,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2017年,大田县共接待游客12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0.2亿元,带动农家乐发展60多家 。今年1—4月,茶美人景区共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同比增长29.6% 。
一片叶子,集聚人气
大田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康熙字典》中就有对大田茶叶生产的注解,2010年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高山茶之乡” 。目前,全县共有生态茶园面积近10万亩,产值近10亿元,涉茶人员近10万人 。
“我们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着种茶、制茶、卖茶,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们村也发展起旅游了……”茶美人景区所在地的内洋村村支书苏庆俊说,“抬头一线天,低头是深渊;喊声听得见,握手要半天 。”这是大家对屏山的评价 。“但是,现在因为茶旅融合发展,一切都悄然地发生了变化,这里人气越来越旺 。”他说 。
如何招来这么多人?苏庆俊说:“游客们主要是看好这里的生态,这里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水质甘甜,空气清新,良好的生态环境滋养着这独特的高山美人茶 。”
因为一片优质茶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也是因为茶,越来越多人走进了茶园,开启烂漫的生态茶园之旅 。
“夏季是茶园最美的季节,这个时节也是客流量最多的时候 。”苏庆俊说,景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处达1080米,气候凉爽,常年多雾,光照适宜,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一天里早中晚景色各异,是写作、摄影的好去处,更是修身、静心、康养的好场所 。
苏庆俊和妻子还在景区里开了一家饭店,一次可以接待200多人同时用餐,围绕“大田高山茶”和“大田肉骨头”两大美食品牌,设计研发茶香肉骨、茶油蒸兔、雪山美人等高山茶香精品系列美食,可让游人感受不一样的大田舌尖味道,带走的是满嘴的清甜 。
“因为一片茶叶带动了旅游,使得我们村从‘空壳村’中蝶变,2017年实现自有村财收入21.05万元 。”苏庆俊说 。
合作联姻,“钱景”无限
一座座绿色茶山茶园,处处青绿葱茏,幽幽清香……以山为名,因茶闻名,每个周末,“大仙峰·茶美人”景区游人如织 。2017年12月,该景区被正式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来旅游的人多了,必然要解决吃、住问题 。屏山乡党委书记林生长介绍:“县乡两级加大了景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在旅游服务上做足文章,真正让游客体验到一份轻松,一份休闲 。”
在发展旅游之前,屏山的10万亩生态茶园只是一座座独立的绿油油的山头 。如何扩大景区规模?景区修建了步行栈道、凉亭、景观山塘、休闲木屋等,一座座山头像散落的绿宝石一样被串在一起,并完善了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为生态茶园游奠定了硬件基础 。
让好风景变成“钱景”,不可能一蹴而就 。“之前,景区与外界相连只有一条乡道,蜿蜒曲折,没有办法让旅游巴士通过 。”林生长说,2014年,总投资5000万元、总长度8.2公里的屏山至吴山高速互通口三级路建成,打开了景区与闽南沿海的新通道 。
“发展生态茶园游,除了依靠政府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以企业为主导、茶农为主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让当地的农民获得更多的生态‘红利’ 。”林生长说 。
茶天下度假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吴文盘是在茶景区里捞到第一桶金的人 。“2013年,我请一位美国的客商入住建在工业区里的木屋,第二天带他来屏山看茶园,他批评我说:如果木屋建在茶园里,他打100分;而昨晚的入住只能打1分 。”吴文盘说,客商的话“惊醒”了他,为什么不将木屋与茶园“联姻”呢?他从建造两幢木屋2个床位开始,现已投资1.93亿元建成星级民宿“茶家大院”“古堡客栈”等共计11幢,共计128个床位,着力打造大田高山特色民宿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