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穴 标准定位:中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
文章插图
中庭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在膻中穴下1.6寸,胸骨中线上,仰卧取穴,当胸骨体下缘处 。
仰卧或正坐位 。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体与剑突间(即为胸剑结合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
解剖位置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
中庭穴 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肋辐状韧带和肋剑突韧带、胸剑结合部 。布有第六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肋辐状韧带和肋剑突韧带→剑胸结合部 。
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 。
中庭穴的作用中庭穴意义: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层次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 。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任脉传于膻中穴 。
功效作用:聚集任脉气血,中庭穴有理气宽胸,宽胸消胀,降逆止呕的作用 。
文章插图
主治疾病中庭穴主治胸胁胀满,呕吐,呃逆,噎膈,以及心绞痛等 。
中庭穴 主要用于心胸和脾胃疾患等:如胸胁支满、心绞痛、急慢性胃炎、噎膈、饮食不下、呕吐、呃逆等 。
中庭穴可治疗胸肋支满,噎嗝,呕吐,小儿吐乳 。食管炎,食管狭窄,贲门痉挛 。
配伍应用中庭穴配俞府穴、意舍穴治呕吐 。
中庭穴配支沟穴治胸胁胀满 。
中庭穴配俞府穴、意舍穴治呕吐 。
中庭穴 配大陵穴、承浆穴治小儿吐乳 。
中庭穴配中府穴,有宽胸利膈,行气消积作用,主治噎膈,停食,食反,胸闷 。
中庭穴配俞府穴,意舍穴,有降气化食的作用,主治呕吐,食不化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
针刺方法一般沿皮刺0.3~0.5寸 。
直刺0.2~0.3寸,向下斜刺 。
艾灸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中庭穴解析中庭为经穴名(Zhōngtíng CV16) 。出《针灸甲乙经》 。属任脉 。中即中间,庭即庭院,此穴在玉堂和膻中之下,犹如宫殿前庭院之中,故名中庭
中,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 。庭,庭院也 。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 。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散热冷降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气血聚集于庭院之中,故名 。
文献摘要《针灸聚英》:主胸胁支满,噎塞,食饮不下,吐食出 。小儿吐奶 。
中庭穴 仰卧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任脉 。
层次解剖: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胸肋辅状韧带、胸剑结合部 。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 。
直刺0.2~0.3寸,向下斜刺0.3~0.5寸;可灸 。
宽胸理气、疏膈利气、和胃降逆 。
胸肋支满、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梅核气、小儿吐乳 。食管炎、食管狭窄、贲门痉挛等 。
1、配中府,有宽胸利膈,行气消积作用,主治噎嗝,停食,食反,胸闷 。
2、配俞府、意舍,有降气化食的作用,主治呕吐,食不化 。
1、小儿吐乳:婴幼儿吐乳,日久瘦弱 。方法是艾条点燃后,一手持艾条,一手食指和中指分开,放在中庭穴两侧,距离中庭穴10cm左右或以食指,中指感觉不烫为好,艾灸5~10分钟 。连续2~3天 。
《针灸聚英》:主胸胁之满,噎塞,食饮不下,吐食出 。小儿吐奶 。
中,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 。庭,庭院也 。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 。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散热冷降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气血聚集于庭院之中,故名 。
【中庭穴】用拇指或者两掌重叠,放在中庭穴,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按揉各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
缓解治疗胸腹胀满、食管炎、噎嗝、心痛、小儿吐乳、呕吐、食管狭窄等
艾条点燃后距离中庭穴10cm左右,艾灸5~10分钟 。连续2~3天 。
参考资料
推荐阅读
- 五处穴
- 穴位|有效减肥要保持什么样的心态?
- 中医穴位减肥敲打几个穴位可轻松瘦腿
- 中医拔罐减肥疗法 针对穴位将脂肪燃烧分解
- 脖子上有致命死穴,亲吻时需谨慎!
- 这些穴位对心脏好,越按越健康
- 一觉醒来脖子僵硬?中医支招:按这三个穴位自救,立即缓解
- 穴位|为什么体重轻了,腰上还有很多肉?与4个原因有关,教你如何改善
- 穴位|什么牌子的身体乳美白 10款逆天好用的美白身体乳盘点
- 脚底的穴位图及功能 脚上的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