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设计师双双被“抄袭”? 原创设计如何为自己维权( 二 )


中国独立设计师双双被“抄袭”? 原创设计如何为自己维权

文章插图
Dapper Dan作品与Gucci2018早春系列图片来源:品牌此次事件在网络上发酵让Dan获益,靠的是人称“时尚纪检委”的博主Diet Prada,账号背后的主人Tony Liu和Lindsey Schuyler一直以来在Instagram上传抄袭案例,从时装设计到到广告大片,不仅是大牌抄袭小品牌,也有小品牌抄袭大牌,甚至大牌之间的“创意相似”,“毒辣”的眼见和言语让它迅速走红 。而像Diet Prada这样的自媒体平台靠着敏锐的嗅觉察觉出抄袭的气味,成为“时尚监察员”,坐拥千万粉丝也在说明社交媒体上的网民对时尚文化和艺术价值的认知越来越高 。
与此同时中国的时尚博主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日前,据时尚博主FashionModels(郑宇)消息,《瑞丽伊人风尚》四月刊欧阳娜娜插画版大片,涉嫌抄袭意大利版《Vogue》一月刊,并表示“此事与艺人无关,抄袭的是插画师,杂志社则有审查不严的责任 。 ”随后,《瑞丽伊人风尚》发表微博回应称:“插画以致敬《Vogue》意大利版插画绘制而成,我们希望以此经典的构图及配色表达出环境污染现已万分严重 。”但许多“吃瓜”的网友们并不能认同这样的做法 。
中国独立设计师双双被“抄袭”? 原创设计如何为自己维权

文章插图
左:《瑞丽伊人风尚》插画;右:意大利版《Vogue》封面图片来源:微博“致敬”不是抄袭的保护伞
无论Gucci还是《瑞丽伊人风尚》,“致敬”彷佛成为了一道保护伞,尽管全民监察式的舆论压力非常大,大品牌也并不缺寻找法律顾问和打官司的资金,但现今法律都不见得可以辨明致敬还是抄袭 。
湖北得为君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武汉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专利代理师余凯认为在法律中致敬和抄袭是非常难界定的:“定义抄袭和致敬是完全基于所谓抄袭者或者致敬者他自己所描述的主观意愿,法律不会去评价,而是需要看客观的实际情形是什么 。假设原作者不主张权利,这就没有事,但如果他主张权利,这个致敬就不成立 。”
简单而言,一旦意大利版《Vogue》主张其著作权,《瑞丽伊人风尚》所谓的“致敬”便不存在意义 。
这类案件近几年在中国仿佛多了起来,近年来,这样的控告和官司并不少,如吕燕自有品牌Comme Moi指影儿集团的涉嫌抄袭之争、中国乔丹和Air Jordan长达12年的商标战,大品牌之间的相互“借鉴”、淘系品牌直接抄版 。但当独立设计师品牌陷入抄袭风波,往往在资金雄厚的财团面前显得弱小 。
而背靠资本进行抄袭的机构和品牌在中国并不少,由独立设计师支晨创办的针织品牌ZIIICIIEN还在叫i-am-chen之前,就曾被网红抄袭过 。2018年网红雪梨的淘宝品牌钱夫人雪梨定制相仿度高达99%的程度涉嫌抄袭其2018春夏系列 。后者对此表示不满,要求雪梨在其淘宝店下架所有相关产品,并进行正式的公开道歉 。
中国独立设计师双双被“抄袭”? 原创设计如何为自己维权

文章插图
左:i-am-chen 2018春夏系列,右:雪梨售卖服饰 图片来源:微博最后,尽管雪梨下架了商品,但拒不道歉,该方甚至学起Gucci想和支晨谈合作 。支晨告诉BoF:“其实是非常无奈的,是侵权成本极其低下以及对应的维权成本极其高 。”但她认为这一行为应该得到谴责:“它对创意行业的环境是和毒瘤一样,是对行业信任的消耗,这不是单一事件的影响,是会和蝴蝶效应一样持续有负面影响 。如果默认抄袭因为普遍存在就是合理的,可以被原谅的,就好比默认偷东西是合理的,长远看就不会有人愿意付出劳动和思考,大家也会变得追求短期利益,因为追求长期价值的人得不到保障 。”
中国的时装文化发展并不长,从最早的三来一补到如今的自我原创 。中国的法律也在慢慢跟上文创保护的力度 。余凯告诉BoF:“虽然相比与将时装产业视为中心产业的意大利和法国相比还有差距,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处在世界一流水平并发展迅速 。”
但如何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还得设计师们还得好好学好法律 。余凯也给出了诸多建议 。
摸清抄袭的界限,法律评价和道德评价是两回事
回到Susan Fang与张大奕的案例中,余凯认为Susan Fang品牌其实并没有更多的角度去指控张大奕抄袭,他说:“抄袭自然是不道德的行为,但从《著作权法》的保护来说,对于箱包服装设计存在从设计图到成品的过程,《著作权法》规定了作品的设计图、结构图、效果图自创作出便受到保护,但当其制作成了实物后,有了实用功能,只有将其认定为实用艺术品,才能成为被保护对象 。而法律对实用艺术品的独创性要求较高,如果法院认定你的实用性远大于你的艺术性,那么你就可能不会成为被保护的对象,根本就不用去谈它俩像不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