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原料短缺可能导致护肤品断货( 二 )


疫情下的原料短缺可能导致护肤品断货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 , 德国赢创工业集团(Evonik)的回应是“公司拥有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的应急计划 , 会尽可能地生产和供应原料”;德国化妆品原料巨头巴斯夫(Basf)表示 , 营养与健康业务部在多个国家获得豁免 , “暂时不用停工”;英国原料生产商禾大(Croda)目前公司所有工厂都拥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 , “短期内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
以上这些耳生的名字 , 保障的都是拉芳、多芬等你我耳熟能详的护肤品牌的运转 。
这些声明很难给国内化妆品企业提供完全的安全感 。远在中国的品牌方只能一边数着库存维持产出 , 一边忐忑地等待未知的坏消息 。
中国化妆品产业的技术弱势被疫情放大了 。
营销猛如虎的国产美妆护肤品牌自有优势在 。谈及它们如何玩转电商、社交媒体和私域流量时没人不服 , 但高科技之名暂时还不属于这个圈子 。
技术命脉仍掌握在外资、合资企业手中 。每年 , 欧莱雅、雅诗兰黛、Coty等国际化妆品企业会拿出1-5%的营收 , 相当于几十亿人民币投入产品技术研发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国产品牌数量寥寥 。
【疫情下的原料短缺可能导致护肤品断货】微生物学硕士、美妆博主“配方师Rex”向界面时尚介绍 , 油脂、基础保湿剂、甘油这种需求量大、技术壁垒不高的原料平时都会本土采购 , 价格也低些 。但一些活性物 , 或研发水平较高的原料还得从欧美进口 。
疫情下的原料短缺可能导致护肤品断货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COSMETIC DESIGN EUROPE中国化妆品产业起步晚是原因之一 , 累计的数据和研究尚且不足 。拿不到核心技术 , 一些原材料就得拐着弯想办法制造 。
例如过去只能靠进口拿到的多肽 , 现在中国企业发现也可以用合成等技术掌握一部分 。只是很多自行研发的原料在稳定性和功效性上达不到进口原料的水平 。
中国较为严格的化妆品原料生产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手脚 。
配方师Rex说:“之所以这么严格 , 是因为中国对化妆品的原则是安全 , 其次才是功效 。”
虽然随着市场对功效性护肤品需求的增长 , 相关管制有所松动 , 但技术层面的追赶仍需时间 。
目前这一阶段 , 当欧美原材料供应不上时 , 在中国本土及周边东南亚国家寻找替补材料是一个解决方案 。
市面上正火的A醇、烟酰胺、水杨酸、熊果苷等成分有很多厂家可以生产 , 对于规模较小的本土品牌来说 , 替换相对容易 , 而大企业或许还要测试新材料 , 这又是一件消耗时间成本的事 。
但如果遇到连替代物都找不到的情况 , 便只能停产 。许多决定产品功效的活性物材料早被欧洲企业申请了专利 。
配方师Rex预测 , 有囤货习惯的企业可能还能支撑3-5个月 。
疫情下的原料短缺可能导致护肤品断货

文章插图
进口原料短缺后 , 一种营销优势将被抹杀
事实上 , 美妆品牌基本都有储备原料的习惯 。
本土护肤品牌Purid对界面时尚称 , 品牌在疫情之初就对热销品类的原料进行了补仓 , 储备了大概半年度的原料 。纽西之谜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则表示 , 仓库已经储备了大约价值一亿元的包材和原料 。
按照Rex的说法 , 由于部分活性物保质期较短 , 品牌一次不会采购太多 , 如果疫情一直延续到7、8月份 , 原材料短缺可能会更加严重 。
Purid就收到了合作的海外供应商的提醒:已经生产但还未进入运输流程的原料 , 在海运上比较受影响 。当地供应商有原料储备 , 如果是急需用的原料 , 就必须要航空运输 , 这样一来运输成本将大大提高 。
疫情下的原料短缺可能导致护肤品断货

文章插图
疫情的不确定性让年中以后整个原料市场会更难说 。原材料短缺影响的不仅是国内化妆品企业 , 国际美妆品牌也是逃脱不掉 。
资生堂集团也对界面时尚表示 , 目前有些原材料是停止供应了 , 不会立刻对公司产生影响 , 不过如果问题长期化 , 可能会对原材料采购产生一些影响 , 目前资生堂正针对这一问题研讨应对措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