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复制“王一博”,乐华只能殊死一搏( 二 )


华谊的故事
会在乐华身上再现吗?
比起“中国最大的艺人管理公司”的行业地位 , 乐华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标签——王一博所属社 。 这份长达445页的招股书 , 王一博共出现了18次 。
业务介绍部分 , 招股书不具名地列出了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名单 。 这五家供应商均为乐华旗下签约艺人控制的企业 。 乐华向供应商提供采购服务 , 这也是乐华占比最大的一项支出 。
根据签约时间以及近三年的成长轨迹 , 业内一致推测供应商B指向的便是王一博 。 2019年 , 王一博凭借《陈情令》崭露头角时 , 乐华为供应商B支出了 3227 万 。 2021年 , 对供应商B的支出飙升至3亿 , 3年翻了10倍 。
乐华对王一博的依赖有多大?乐华向供应商B的支出占营业成本的43.9% , 是其他供应商的十倍之多 。
王一博并不是乐华打出的第一张王牌 。 当乐华娱乐还被叫做乐华文化的时候 , 乐华曾公布过一份《转让说明书》 。 其中提到 , 报告期内 , 公司向旗下艺人韩庚采购金额占公司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在30%左右 。
乐华非常坦诚地表示:“我们的大部分收入来自艺人管理业务 , 倘我们未能维持与艺人及训练生的关系或扩大我们签约的艺人及训练生的数目 , 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或受重大不利影响 。 ”
据招股书显示的艺人签约时间和合约年限推算 , 关注度比较高的王一博、孟美岐、吴宣仪和范丞丞的合同均集中在2023年、2024年到期 。
关注度比较高的王一博、孟美岐、吴宣仪和范丞丞的合同均集中在2023年、2024年到期 。 /乐华招股书
旗下艺人被市场认可 , 是乐华实现营收的关键 , 届时能否稳定核心艺人 , 或是发掘新力量 , 留给乐华的时间不多了 。 如果没有 , 华谊兄弟的现在 , 便是乐华的未来 。
乐华娱乐的创始人杜华的前辈、被称为“内地第一经纪人”的王京花 , 2005年合约到期 , 从华谊兄弟出走 , 带走了陈道明、刘嘉玲等几十位艺人 。 不管是当时的采访 , 还是几十年后的对外表态 , 华谊兄弟掌权人王中磊、王中军兄弟俩均云淡风轻地表示:“不算事儿 。 ”
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接受俞敏洪采访时表示:“对我来讲一点都不是事儿 。 ”/来源:《灼见》
作为华谊曾经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的艺人经纪业务 , 相关收入从2009年至2013年大体呈下降趋势 , 2013年下滑至8%最低占比后 , 艺人经纪业务收入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华谊年报中 。
第二个“王一博”
是个纸片人
过度依赖某位艺人对公司业务带来的不确定性 , 乐华曾做出过调整 。 杜华曾对外表示 , “摆脱此前依赖艺人业务 , 未来影视业务陆续会达到5:5左右的比例 。 ”
曾在新三板上市过的乐华公布过2016年的营收情况 , 乐华全年营收4.74亿 , 其中影视业务收入达到2.38亿元 , 在总营收中占比59.84% 。
看似完成了杜华设定的目标 , 但其实不然 。
2016年 , 乐华投资了两部电影《梦想合伙人》《夏有乔木》 。 《梦想合伙人》打着“女版《中国合伙人》”的旗号大肆宣传 , 制作费9000万元 , 但最终以8000万元票房惨淡收场 。
《梦想合伙人》汇集姚晨、郝蕾、唐嫣 , 题材迎合当下创业的潮流 , 但票房惨淡 。 /@电影中国合伙人
尽管这样 , 乐华仍然从中赚取不少收益 。 福建恒业影业先后保底了上述两部电影 , 对《梦想合伙人》更是提出了3亿元的保底票房 。 这就相当于 , 即使票房惨淡 , 福建恒业影业已经提前向乐华等出品方支付了9000多万元的票房分账款 。
现如今 , 在这份冲击港股的招股书中 , 看不到任何影视业务的踪迹 。 乐华船头一转 , 研究起了元宇宙 。
2020年末 , 乐华推出了虚拟艺人女团A-SOUL , 此后又通过参股公司推出了虚拟艺人男团量子少年 。
A-SOUL周边礼盒 。 / 来源:@A-SOUL_Official
一年时间内 , A-SOUL跻身B站头部虚拟主播 , 其中成员“嘉然”的B站粉丝数达到126万 。 队长“贝拉” , 在生日会当天创下10000舰的纪录(上舰打赏流水约为200万) , 成为B站历史上首位“万舰”虚拟主播 。
A-SOUL的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A-SOUL凭借一己之力帮助乐华的泛娱乐业务增长 79.6% , 从 2100 万元增长到 3790 万元 。 虽然收入远比不上师哥王一博 , 营收占比仅为2.9% , 但毛利率高达77.7% , 远超艺人管理业务的毛利率 。
乐华方面解释称:“因我们乐华虚拟艺人组合的相关运营成本较低 , 拥有相对较高的毛利率 , 故导致整体毛利率提高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