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二八法则 柏拉图分析法二八原则图解

【全面解读二八法则 柏拉图分析法二八原则图解】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V·帕累托(V.Pareto)在分析19世纪所有社会阶层的财富和收入统计数据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后来在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社会财富分配统计数据时,这种现象反复出现 。这些数据足以证明社会财富的分配格局是不平衡的,而且这种不平衡是可以预期的 。
这就是“二八法则”,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
世界在二战后开始对“二八定律”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应该归功于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吉福德和罗马尼亚裔美国工程师朱伦 。
1949年,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吉福德发现了“最省力法则”,即“二八法则”的重新发现和解释 。他的“最省力法则”说:资源总是会自我调整,以减少工作量 。大约20-30%的资源与70-80%的资源活动相关 。
后来,罗马尼亚裔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发现产品质量中隐含着“80/20法则” 。在他的倡导和实践下,“80/20法则”成为全球质量革命的中心思想 。
后来的二八定律也被称为柏拉图定律、柏拉图定律、80/20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定律、不平衡原理等等 。
柏拉图分析法 19世纪经济学家威尔法多·柏拉图开创的一种分析方法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柏拉图提出,在鱼骨图分析和数据收集后,利用频数分布技术将“少数关键因素”与“大量微观因素”区分开来 。
柏拉图分析背后的思想是将数据按顺序排列,通常显示在柏拉图的表格中 。
来源 柏拉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经过鱼骨图分析和资料收集,
有必要使用频率分布技术来区分“少数关键因素”和“大量微观因素” 。
这种分析方法是由19世纪的经济学家威尔弗雷多·柏拉图首创的 。目的是把大量的数据重新组织起来,整理成有意义的图表,从而指出问题的原因和优先级关系 。姑且称之为“柏拉图分析法” 。
理念 柏拉图分析背后的思想是将数据按顺序排列,通常显示在柏拉图的表格中 。和条形图一样,柏拉图的分析显示的是分布,不同的是,条形的排列是从多到少 。柏拉图的表格用累计平局来表示顺子 。
条形的总百分比从左到右累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