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新蝙蝠侠》,打得过诺兰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蝙蝠侠又回来了 。 这次他更年轻 , 哥谭市更黑暗 。
从蒂姆·波顿 , 到诺兰 , 再到扎克·施耐德 , 蝙蝠侠被不断地演绎、不断地再生 。 灰暗的哥谭市似乎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 “小丑”这样的反派角色 , 似乎也只有在蝙蝠侠的世界里才能够存在 。
蝙蝠侠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隐喻 。
在它的系列电影中 , 繁荣与罪恶并存的哥谭是美国大都会的化身 , 布鲁斯·韦恩家族代表着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全球化浪潮中得利的资本家 , 以小丑为代表的反派 , 包括他煽动的民众 , 大部分是在这一轮全球化中没有得到太多实惠 , 甚至失去工作、社会地位下滑的人群 。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年)剧照 。 蝙蝠侠和小丑分别代表了两种人群 。
在菲尼克斯主演的新版《小丑》中 , 我们会看到小丑代表的愤怒更加“社会化” , 社会撕裂成为电影深入探讨的问题 。 至于蝙蝠侠 , 他努力维持着哥谭市的秩序 , 用自己的正义与英雄之光弥合社会撕裂 , 却越发显得无奈 。
从蝙蝠侠这一形象诞生之初 , 蝙蝠侠系列就与时代气息和美国公共议题的流变密不可分 。
就如同《与哲学:黑暗骑士之魂》一书讨论的 , 随着蝙蝠侠系列的更新 , 蝙蝠侠所意味的早已不再只是超级英雄 , 它还包括对于法律、公平、社会秩序的讨论 , 是对于现代社会道德问题的一次次银幕浓缩 。
《与哲学:黑暗骑士之魂》
[美
马克·D.怀特、罗伯特·阿尔普 著 , 郑钧庭 译
折射集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22-1
01
暗夜骑士的诞生
这个黑色神秘的形象起源于漫画 , 而它的电影版诞生于1940年代 , 发展于60年代到本世纪初 。
彼时 , 二战收尾、美苏争霸 , 美国漫画作者迎合时代氛围 , 塑造符合美式价值观的超级英雄形象 。 早在1943年 , 蝙蝠侠就出现在了短片电影《蝙蝠侠》之中 。
1966年 , 第一部长电影《蝙蝠侠》上映 , 但那个时候亚当·韦斯特饰演的蝙蝠侠 , 在表演上浮夸、做作 , 充满了搞笑意味 。 蝙蝠侠这个形象真正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角色 , 要归功于1989年蒂姆·波顿执导的怪诞黑暗版《蝙蝠侠》 。
这是一部黑暗哥特风格的电影 。 仅仅从美学角度来看 , 即便是诺兰也无法比拟蒂姆·波顿在阴暗风格上的呈现 。
《蝙蝠侠:大电影》(1960年)剧照 。
本片在影史中有三大贡献:第一 , 他赋予了《蝙蝠侠》系列独特的黑暗美学基调 , 通过对于古代吸血鬼故事与哥特电影的融合 , 让哥谭市呈现出阴森、怪诞、危机四伏的感官体验;第二 , 它让小丑一角登上银幕 。 杰克·尼克尔森塑造了银幕上令人难忘的邪恶反派;第三 , 迈克尔·基顿在本片中饰演的蝙蝠侠 , 被业界认为是影史上第一个经典的蝙蝠侠形象 。
蒂姆·波顿的《蝙蝠侠》系列艺术性较高 , 但曲高和寡 , 经典性是事后追认的 , 在当时还不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商业片 。
真正让蝙蝠侠走向商业大片之路的 , 其实是1995年上映的《永远的蝙蝠侠》 。
这部电影争议较大 , 在美学风格和哲学思考上不及诺兰与蒂姆·波顿 , 但它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蝙蝠侠亦正亦邪的特质 , 使得更多观众从变态心理学、多重人格的角度来审视超级英雄 。 本片中 , 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洋溢着欲火中烧气息的女主角 , 金·凯瑞饰演的谜语人 , 同样值得一看 。
《永远的蝙蝠侠》(1995年)剧照 。
90年代 , 蝙蝠侠漫画被不断翻拍 。 方·基默主演的《永远的蝙蝠侠》贡献了神经质的蝙蝠侠形象 , 乔治·克鲁尼、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蝙蝠侠与罗宾》则是一个滑铁卢 , 从此之后 , 蝙蝠侠系列暂停了整整8年 , 直到诺兰宣布接手 , 在一片质疑声中 , 观众拭目以待全新的蝙蝠侠 。
推荐阅读
- 与君初相识|《与君初相识》开播,任嘉伦假肌肉被吐槽,是我太年轻还是时代变了
- 余生|《余生》开播:收视率比不上《人世间》,网友:尴尬到脚趾抠地
- 蜘蛛侠|《漫威复仇者联盟》上线蜘蛛侠新皮肤
- 刘维|重温《欢乐颂》:才发现赵医生根本看不上乖乖女关雎尔
- 心居|《心居》原著:冯晓琴15岁怀孕,生下儿子冯大年,对外宣称是弟弟
- 哈利波特|《霍格沃兹:遗产》14分钟实机演示 游戏玩法介绍、年末发售
- 相逢时节|《相逢时节》大结局:最坏的女人,却有最好的下场,观众意难平
- 迪丽热巴|《新奥特曼》再次发布新海报,定档在5月,不知道能否顺利播出?
- 邓伦|邓伦被4部作品除名!《香蜜》没能幸免,本尊风波后现身眼神迷离
- 心居|《心居》初评:高攀式婚姻里,全力以赴地活成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