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都挺好》揭露苏明玉难言的出生内幕:无爱无性,只有丑陋的欲( 二 )



这是赵美兰被亲人吸血的开始 , 也是造成后面苏家主要矛盾的源头之一 。
一一拆解后 , 你所看到的 , 是一个又一个复杂且现实的世界 。
这中间 , 早已白骨嶙峋
双方都很满意这场婚姻——在附加了那么多条件之后 , 双方家庭都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 却没有一个人去问问当事人愿不愿意这场婚姻 。
在这才婚姻中 , 只余胜利者的狂欢 , 却不见旁人的悲喜 。

然而婚后 , 真正接触现实 , 真正触及她的过去 , 你才发现 , 此人的过去 , 真的是太过“精彩 。 ”
事实上 , 赵美兰的灰色地带极多 。
哪怕是在离婚之际 , 赵美兰早已准备离开这个泥潭之时 , 却还是摆脱不了被束缚的命运:
不是我不想离婚 , 我本来已经打算她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 只要能离婚就好 , 但你妈又不肯离婚了 。 因为离婚后 , 学校要收回一大半房子的产权 , 留下的一小半房子里面已经住下你妈和明哲明成三个 , 每人均摊面积太小 , 不可能再分国家要求的符合迁移户口政策的最低面积出来给你舅舅 。 你妈本来不想管你舅舅 , 我们也已经说好离婚就这么分房子 , 以后我凭工资条拿一半工资给她 , 我搬去学生宿舍住 , 学校收回房子给别的老师 , 我不要跟你妈住 。 但你大姨偷偷回家一趟跟你外婆一说 , 你外婆不答应了 , 连夜搭进城卖菜的拖拉机赶来 , 哭着喊着不许你妈离婚 , 邻居说你外婆跪在你妈面前磕头出血求你妈一定要把你舅舅弄进城后再离婚 。 你妈起先不答应 , 你外婆就天天哭到医院门口去 , 你妈没办法 , 只好答应暂时不离婚 。

这是第二次 , 母亲亲手用自己的尊严 , 用自己的权威斩断女儿最后的希望 , 当然了 , 正如我前边所写到的 , 这更不会是最后一次 。
实际上 ,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是没有赢家的 。
到头来 , 亲人之间的爱变得扭曲;夫妻之间的关系变得面目全非;儿女之间的牵扯也让他们两难……而这 , 也正是整个家庭的悲剧来源:
人心 。
一切 , 皆源自于人心 。

主动去爱与被动去爱
因为没有被爱照见过 , 所以内心是一片黑暗 。
他们甚至将这种黑暗理解为 , 真实的自己是坏的 , 而如此坏的自己竟还渴望被看到被理解 , 何等可怕 。 没有人会爱自己 , 会在意自己 , 可自己还是如此渴求!

而这也正是后来为什么赵美兰在一定程度上如此溺爱苏明成的真正原因 。
有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真自我与假自我的概念 。
有真自我的人 , 他的我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有假自我的人 , 他的自我围绕着妈妈的感受而构建 。
事实上 , 主动去爱与被动去爱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
后者的悲哀是 , 他被动地寻求被人的感受 , 围绕着别人的感受转 , 他为别人而活 。
内在的那个她其实一直都在渴求:
看看我!看看我!只要你给予我一点点的爱 , 我就会回报你很多很多!

同时 , 赵美兰内心其实还是一个较为“愚孝”的人 。
而什么叫“愚孝?”即孩子会不惜牺牲自己 , 自己配偶和孩子的利益 , 而一味地对父母做出极大的牺牲 。
并且 , 很有意思的是 , “愚孝”经常会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出现:父母对一个孩子进行似乎没有餍足的索取 , 同时却对另一个孩子给予无限的付出 。
大部分中国式家庭的通病 , 赵美兰身上都有 。
在大环境的无尽倾轧中 , 她一步步地走入泥潭 , 最终选择妥协 , 既可悲 , 却也可叹 。

一开始 , 赵美兰的母亲使用作为母亲的权威性来施压 , 并且用亲情道义来作为砝码逼迫她就范;后来 , 在母亲越来越冷淡的亲情回应里 , 赵美兰得到的越来越少了 , 而这也正是第二阶段的开始——不甘心 。
我们可以看得到 , 赵美兰的价值最大化 , 其实都是要用到后来她那个不成器的弟弟身上的 , 但在其中 , 我们也可以看得到赵美兰的抗争 , 然而 , 导致赵美兰迎合的中心 , 其实也正是她自己 。
导致迎合的核心原因是恐慌 , 迎合者之所以只奉献不锁区 , 是因为他们担心也都开始索取就会令关系疏远甚至断裂 。
这中间 , 其实是存在一个断层的 。
在上世纪90年代 , 许多中国式家庭的矛盾体 , 几乎都是如此的 。

在外面最常看到的例子 , 莫过于如此:
那些最被父母忽视的人成家后 , 常常严重牺牲配偶和自己孩子的利益 , 对父母报应不爽 , 而父母却总是把他们奉献出来的钱财在转送给他们一直溺爱的其他孩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