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12年了,姜文的子弹为什么还在飞?( 二 )



年轻气盛的老六辩驳:“放屁 , 我就吃了一碗的粉 , 当然只给他一碗的钱 。 ”
势单力薄的小贩在胡万、武举人的威逼下 , 只能说吃了两碗 。
老六百口莫辩 , 气地把身上所有的钱全拿出来 , 意思是我还差这点钱吗?
胡万知道他不差钱 , 差的是冷静 , 他再煽风点火地激怒:“有钱不给 , 你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在被众人包围的道德绝境下 , 老六剖开自己的肚子 , 取出肚中的米粉证明 , 是不是只有一碗啊!

众人见状直接走散 , 只有他端着一碗血淋淋的粉 , 含着泪 , 在哀求中冤屈而死 。
一句话 , 他吃了几碗粉根本不重要 , 重要的就是他们想剖开你的肚子 。
新疆棉事件 , “给了一碗的钱吃了两碗粉”再次精确而直接地切中了事情要害 , 因此有网友提出了让电影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 一呼百应 , 迅速成为网络热梗 。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让子弹飞》的经典和前瞻性 。
放在生活里 , 这类事同样不少见 。
现在网上 , 即使你根本拿不出什么可靠证据 , 还是可以诬告一个人 。 而且被诬告的人必须想尽方法 , 证明自己根本没做恶事 。

比如去年那起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 。
这位吴女士不过是非常正常地下楼去取了个快递 , 却被楼下的便利店店主偷拍视频 , 恶意编排莫须有的对话 , 造谣其出轨快递小哥 , 并大肆传播 。 随后不久 , 吴女士被诊断为抑郁状态 。 这也让吴女士倍感疑惑 , 她曾经向记者发问:“明明自己什么都没有做 , (为什么)这一切的后果都是我一个人在承担?”

一部电影 , 能历经十年而不衰 , 并且继续被无数人拿来反复咀嚼 , 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它近乎无限大的可解读性 。
《让子弹飞》中那些无处不在又耐人寻味的细节与隐喻 , 既是导演与创作团队的奇思妙想 , 同时也是他们与观众开的一个个意味深长的玩笑 。 也正是这些细节与隐喻支撑起了《让子弹飞》的可解读性 。

为什么土匪的面具是麻将?
为什么一碗凉粉就能死人?
为什么墓碑是个手势“六”的形状?
为什么要在黄四郎的门上打出一个标点符号?

观众脑子里的问号 , 大概跟电影里的一样大 。
纷繁的意象和奇观将人卷起又抛下 , 你只能放弃思考 , 仰卧在河底 , 尽力睁大眼睛 , 看会被姜文带向何方 。
电影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概括 , 就是一个土匪假冒的县长 , 打倒了真正的恶霸豪绅 。 作为故事逻辑 , 它足够清晰 , 甚至单薄 , 却也为姜文提供了纵情发挥的空白 。
与其说现在人们重提《让子弹飞》是在回味那些情节和叙事 , 不如说是那些情绪碎片被似曾相识的场景重新激活 。

我个人从未尝试类似的解读 。 相对来说 , 我更认同姜文对自己电影的看法 , 即他的所有电影归根结底是一部电影 , 就是对于某种确定的历史叙事的嘲弄 , 对于被压抑的人性的复活 。 换句话说 , 反讽就是他的核心所在 。
但是不得不承认 , 这十年来 , 正是这些所谓的过度解读让子弹飞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
观众在猜谜的过程中享受着索隐的快感 。 而这些快感 , 配合着近些年来某些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 比如对于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的再肯定 , 比如对于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诉求 , 比如对于宏大叙事的狂热 。 观众愿意相信 , 在一个小城故事的背后 , 隐藏着历史与未来 。

从这个角度而言 , 十二年之后再次回味《让子弹飞》 , 我对它充满怀念 。 因为 , 在这个文艺创作日益贫瘠化的今天 , 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这样生气勃发意义充盈的文本 。
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评价的 , 《让子弹飞》的艺术高度并不令人满意 , 但它大声疾呼公平、公平、公平 , 是国产商业片中一种难能可贵的 , 曾经熟悉但现在已然模糊的表述 。
【姜文|12年了,姜文的子弹为什么还在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