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龙|沉寂40年,他终于火出圈了( 三 )


方锦龙打趣地说“古人就是比我们厉害 , 古代多一根弦 , 我们现代人反而少一根弦 。 ”
复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
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 , 他只能从残存的敦煌壁画和异国的资料中寻找五弦琵琶的蛛丝马迹 。 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去拜访画家、文史家 , 几经拼凑后开始画五弦琵琶图纸 。
好在江苏常州有一位制琴大师感动于方锦龙对古乐的痴迷 , 愿意施以援手 。 制出的雏形略显粗糙 , 接下来便要靠方锦龙一点点通过演奏来将其完善 。
他决定把唐五弦和与当代琵琶结合 , 不断改进、推翻再创新 , 1989年一把层次更丰富、音域更宽的五弦琵琶诞生了 。

方锦龙又从敦煌壁画中的琵琶造型中获得灵感 。 在琴头的设计上 , 添入曲项、直项、龙头、凤尾等十多种造型 , 并取得了第五弦盘龙琴轴的设计专利 。在B站晚会上演奏的已是第五代 。
这不是民乐复兴的巅峰 , 这仅仅是个开始 。 而“六指琴魔”方锦龙 , 会将这条路 , 一直走下去 。

方锦龙常说“民乐民乐 , 就是要与民同乐”“国乐 , 应该是联合国的国、世界的乐” 。
在创办“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的2000 年前后 , 国内曾经出现过数十个新民乐组合 。
当时大家都在搞中乐西奏的新民乐 。 他坚持做国乐 , 入选的女孩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 会唱歌、跳舞 , 选齐了人 , 还要精挑细选地定衣服 。
2001年 , 芳华十八乐团成立 。
“芳”取自方锦龙的姓氏加上一个草字头;
“华”代表泱泱中华;
“十八”既不是年龄也不是人数 , 而是表示中华儿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
他把这些都叫做“曲线救国乐” 。 如今 , 他的跨界民乐、奇怪的乐器、中式服装和他的白发都成为了他的标志 。

2020年 , 一场引发全民热议的网络跨年晚会将方锦龙推至全国人民眼前 。
一夜发光的人 , 总会被置于放大镜前看 。
有人说他的演奏除了炫技 , 没有什么可以下咽的东西 。 还有人说他在琵琶上的指法还算可以 , 但其他乐器的演绎也仅限于“玩” 。
更有言辞犀利者说他所做的事情里充满了腐朽金钱的味道 , 营销、包装自己的本事实属一流 。
而方锦龙的回应 , 简单几字概括:这是好事 。方锦龙想让年轻人思考一下 , 这个大师傅本来可以靠唱歌、说脱口秀吃饭 , 为什么偏偏要做民族音乐?

在B站跨年晚会上 , 一个叫《见·东方》的节目中有《蒹葭/白露》一章 , 一个年轻人登台 , 电子音乐的编曲营造出似真似幻的感觉 , 在和声的衬托下 , 耳熟能详的诗句别有一番滋味 。
演唱者叫方颂评 , 就是方锦龙的儿子 。

在华丽舞台之外 , 方锦龙的音乐理念也对儿子产生了影响 。 在美国学习了五年正统的西方音乐教育 , 方锦龙目的也是为了让儿子能在东、西方文化中找到对比和平衡 , 各取其长 。
初到美国学习现代音乐的编曲和创作 , 染红头发 , 听节奏感强的现代音乐 。 一开始方锦龙非常看不惯儿子的西式作风 , 但想到年轻时自己也喜欢过这些 , 对儿子多了理解 。
如今 , 方锦龙的儿子方颂平也走上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这条路 , 致力于新国风方面的探索 。
方锦龙曾在采访中说“我是两条腿走路 , 一条腿扎根在传统中 , 另一条腿走的是现代的路 。 ”而此时他要做的 , 便是守住当初要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扬海内外的心 。
方锦龙将规矩的国乐带向市场 , 让其融入大众文化 , 最终成了老百姓能听懂的话 。
通过这些表演 , 他让大家认识到 , 一把乐器所做的不仅是撼人的音乐盛典 , 这背后是艺术和文化的传承 。
在方锦龙的演绎方式里 , 有一种新旧、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 过后 , 人们感叹“原来民族乐器还能这么好玩” 。
40年来 , 国乐传承人们的兜兜转转折射出一把乐器、一首曲子 , 一个时代的变迁 。


推荐阅读